这种并肩奋斗的日子,充实而高效。课间十分钟,他们可能会互相抽背英语单词或文言文注释;午休时间,他们会讨论早上课上遗留的疑问;放学后,那段共同学习的时光更是雷打不动。
有时,他们会因为一道题的解法争论,但争论仅限于学术,语气认真却绝不伤和气,往往以一方被说服或找到更优解而结束,相视一笑,心中对彼此的欣赏反而更深一层。
一次,他们讨论到一个关于文艺复兴的历史论述题。林长青从一个更宏观的、科技与社会结构互动的角度提出了见解,而苏雨晴则更侧重于人文思想和艺术流变的细节。两人的观点起初略有差异,但深入交流后,发现竟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为立体和深刻的认知。
当讨论结束,两人都感到一种智力上的酣畅淋漓。
“没想到,从这个角度看,文艺复兴和后来的科学革命联系竟然这么紧密。”苏雨晴感慨道,眼眸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你的视角总是很特别,但又很有道理。”
林长青看着她,灯光下她的脸庞光洁,眼神清亮。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在两人之间流淌,那是一种超越了简单好感的、在思想层面产生共鸣的知己之感。
“是你的细节补充,让这个观点落到了实处。”他诚恳地说。
他们相视一笑,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弦被轻轻拨动,余音袅袅。
在这种高质高效的共同努力下,月考的临近并未带来多少焦虑,反而成了一种期待。他们像两名磨砺了许久的战士,即将携手踏上同一个战场,检验彼此的修炼成果。
林长青看着身旁正低头认真默写古诗词的苏雨晴,一缕柔软的发丝垂在她颊边,随着她的呼吸微微晃动。他的心中一片宁静与充实。
目标的旗帜已然竖起,前进的道路不再孤单。这种有人同行、彼此照亮的感觉,如此美好。它冲淡了重生者固有的那份时空疏离感,让他更深地扎根于当下的青春与奋斗之中。
他知道,这并肩奋斗的旅程,本身就和那个远大的目标一样,熠熠生辉。
---
(第二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