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差异显着得惊人!那些异常活跃或沉寂的脑区,在干预后出现了明确的、向正常模式回归的趋势,这种变化是客观影像学证据,极难伪造。
“陈教授,各位同仁,”我指着那些清晰的图像对比,声音沉稳而有力。
“这是客观的神经影像学和电生理学证据。我们观察到的脑功能连接重塑、异常放电抑制等现象,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高度吻合。或许其深层原理尚有探索空间,但客观数据的改善,是毋庸置疑的。科学允许假设,但更尊重事实。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有待进一步验证的假说和一套初见成效的干预方法,我们欢迎所有基于事实的、建设性的质疑与合作,共同推动认知的边界。”
一番话,掷地有声。台下静默片刻,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学者和医生,更是激动不已,我的报告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陈教授站在那儿,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张了张嘴,似乎还想反驳,但面对扎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话语。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却中气十足、带着几分戏谑的声音从会场后排响起:
“我说老陈啊,你都多大岁数了,还在这儿摆老资格教训年轻人?搞研究不适合你,脑筋僵化了;做手术你巅峰期也不如我,现在更别提了。差不多该退休了,别占着茅坑不拉屎,挡着年轻人的道儿了。”
全场哗然!所有人都循声望去!
只见后排座位上,一位穿着朴素中山装、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缓缓站起身,正是我的恩师,国内神经外科泰山北斗级别的李明远教授!他早已退休多年,深居简出,没想到今天竟然出现在了会场!
李教授踱步走到前排,先是拍了拍我的肩膀,递给我一个“干得不错”的眼神,然后才斜睨着面如土色的陈泰然教授。
“明远兄,你……你怎么来了?”陈教授语气尴尬,显然对李明远极为忌惮。李明远不仅是学术权威,更是出了名的护短和言辞犀利。
“我怎么不能来?我学生的报告,我来听听不行啊?”李教授眼睛一瞪,“沈瑾年这小子提出的东西,有没有道理,靠数据和疗效说话!你拿资历压人那一套,早就过时了!有本事,你也拿出点新东西来瞧瞧?整天抱着你那老黄历,能治好现在的疑难杂症吗?”
李明远教授一番连消带打,夹枪带棒,说得陈泰然教授哑口无言,脸色涨红,最终悻悻地坐了下去,不敢再发一言。
有导师这位泰斗级人物亲自站台,横扫一切质疑,会场内的风向瞬间彻底扭转!之前所有观望、质疑的目光,都化为了敬佩和惊叹。
报告会结束后,我立刻被热情的学者、医生和媒体团团围住,索要资料,探讨合作,邀请讲学。
我的研究成果和新颖理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引起了巨大轰动。多家顶尖医学研究机构和跨国制药巨头也纷纷递来橄榄枝,希望能在技术转化、药物研发、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应付完人群,我终于在会场一个安静的角落找到了正准备离开的李明远教授。
“老师,谢谢您!”我感激地道谢。
“谢什么?”李教授摆摆手,看着我,眼神中带着欣慰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你小子,搞出的动静不小啊。路子是野了点,但方向是对的。记住,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了真本事,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不过……”他压低了声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现在风头太盛,盯着你的人太多了,凡事要多个心眼,保护好自己。”
我心中一暖,知道老师是在提醒我背后的风刀霜剑,郑重地点了点头:“学生明白。”
“好了,我走了,就是顺路过来给你撑个场子。”李教授洒脱地挥挥手,转身离去,背影依旧挺拔。
望着导师离去的背影,我心中充满感激。导师的及时出现,不仅化解了危机,更将我的声望推向了顶峰。
然而,站在春城和煦的阳光下,感受着四周汇聚而来的赞誉与关注,我心中却没有丝毫放松。我知道,学术上的成功,只是风暴中的暂时平静。真正的暗流,仍在脚下汹涌。“玄龟”的敲打、议会的威胁、内部的阴影……一切都远未结束。
但至少,经此一役,我手中,又多了一张分量不轻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