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时间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甚至有些凝滞,温柔地将那个光怪陆离、危机四伏的世界彻底隔绝在外,营造出一个脆弱却无比珍贵的保护泡。
我蜷缩在熟悉的、带着阳光味道的被子里,感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近乎奢侈的宁静,几乎要落下泪来。
我深知,拼尽全力守护好父母这片平静祥和的退休生活,不让他们为我担惊受怕,就是我此刻所能尽的最大孝道。
短暂的周末如同指间流沙,飞快流逝。周日下午,告别的时刻终究到来。母亲执意塞满了我的后备箱——自己种的西红柿、黄瓜、小青菜,冻得硬邦邦的饺子,她亲手做的牛肉酱和辣白菜……
一边塞一边反复叮嘱,声音哽咽:“在外面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好好吃饭,别熬夜,看你瘦的……”
父亲话不多,只是用力地、一下下地拍着我的肩膀,眼神里充满了无声的、沉甸甸的关切和信任:“工作上遇到难事,多动脑筋,别一个人硬扛。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惦记我们。”
车子缓缓驶离小区,后视镜里,父母相互搀扶着站在院门口的身影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最终消失在街道的拐角。
但那份家的温暖和重量却清晰地留在了心底,沉甸甸的,化作一丝支撑我继续前行、不容退缩的、苦涩却无比坚韧的力量。
返回市里那间冰冷而缺乏人气的公寓,现实的紧迫感和无形的压力如同等待已久的猎食者,瞬间将短暂的温馨吞噬殆尽。
窗外的城市霓虹此刻看起来像无数只窥探的眼睛。
我反锁上门,拉紧窗帘,才感觉稍微喘过气来。就在我试图用冷水洗脸让自己冷静下来时,加密电脑传来了急促的提示音——一条来自吴师兄的标记为【突破与警示】的加密信息。
我深吸一口气,点开信息。吴师兄的文字一如既往的简洁,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瑾年,模型验证完成,但情况比预想的复杂。‘幽灵频谱’的模拟取得关键进展,我们已能更精确地识别其核心频段和能量签名。基于此,我设计了一种低成本、高隐蔽性的探测方案:利用普通收音机的中频电路基板进行改造,只需替换关键滤波元件和加装一个特制的信号放大模块,理论上即可实现对该特定频段的捕捉。材料清单和改造图纸已加密附上,李哲应能完成。”
这无疑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我们不必依赖难以获取的军用级元件,就能制造出可用的探测器,大大降低了实施门槛。然而,吴师兄接下来的话让我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但真正的危机在于,我对近期截获的、背景噪音中极其微弱的同类信号进行溯源分析时,发现了一个规律:信号强度在以我们所在的市中心为原点,半径五公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异常的、极其短暂的峰值波动。波动时间点均在你或顾倾城的主要活动区域附近,且时间间隔正在缩短。”
他的措辞极其谨慎,但意思明确得可怕:我们,至少是我和顾倾城,很可能已经被某种携带纳米虫信标的东西或人标记了,对方正在有规律地进行近距离的定位侦察!
“更令人担忧的是,”吴师兄继续写道,“信号特征分析显示,其调制方式与诊所遭遇的‘黑桃’系信号存在细微差异,更接近于……我早期在‘创生’某高度机密项目中接触过的、一种用于长期潜伏监控的‘休眠’信标。这种信标通常被植入日常物品或甚至……人体内,平时极度安静,只在特定时间被远程激活,发送极短的位置信号后再次休眠,极难被常规手段发现。”
“根据其信号衰减模型反推,信标源距离你们非常近,可能就在家中、办公室、车内,或者……是近期频繁接触的某件物品上。必须立即、秘密地进行排查。此外,此发现意味着‘创生’或‘普罗米修斯’对你们的监控已从外部跟踪,升级为贴身潜伏。下一个接触点,可能就是清除行动的信号。”
信息到此戛然而止。没有过多的安慰,只有冷冰冰的数据分析和最严峻的警告。
我僵在电脑前,刚刚从父母那里获得的暖意被彻底驱散,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半径五公里内的异常信号……频繁活动的区域……贴身物品……每一个词都像一把冰锥,刺穿我刚刚筑起的心理防线。
我下意识地环顾四周,目光扫过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书架上的书、桌上的水杯、墙上的挂钟、甚至口袋里的手机……它们突然都变得可疑起来,仿佛每一件东西背后都藏着一只无形的眼睛。
希望(简易探测器方案)与绝望(被贴身标记)像两条冰冷的毒蛇,同时缠上了我的脖颈。我们终于有了反击的武器蓝图,却发现敌人早已把刀架在了我们的脖子上。
这种技术突破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更深的恐惧和更紧迫的行动压力。
我立刻用加密通讯器联系了顾倾城和李哲,转达了吴师兄的发现和警告。通讯频道里陷入了短暂的死寂,我能听到李哲那边传来他紧张地吞咽口水的声音,以及顾倾城变得异常深沉的呼吸。
“操……这么说,咱们现在就跟在雷区里裸奔差不多?”李哲的声音带着哭腔。
“比那更糟。”顾倾城的声音冷得像冰,“雷区是固定的,而我们身边的‘雷’是活的,会动,还会定时报告我们的位置。必须立刻启动自查程序,但动作要绝对隐蔽,不能打草惊蛇。”
我们迅速商定了初步方案:李哲负责根据新方案连夜赶制探测器原型;我和顾倾城则开始不动声色地回忆和排查近期接触过的所有可疑物品和人,制定细致的秘密排查流程,准备在探测器成型后立即进行内部清扫。
同时,所有后续会面和安全屋都必须重新评估,并假设已被渗透。
结束通讯后,公寓里只剩下我一人。窗外城市的喧嚣依旧,但在我听来,却仿佛充满了无形的杀机。
我走到窗边,掀起窗帘一角,望向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和霓虹闪烁的街道。每一辆缓缓驶过的车,每一个在路边驻足的行人,此刻在我眼中都充满了潜在的威胁。
那份从父母家中带回的、用保鲜盒小心装好的茴香饺子,还静静地放在厨房的台面上,散发着家的味道。但我却再也没有了胃口。
我深知,从现在起,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那份来自港湾的慰藉,此刻已转化为必须守护的责任和不能连累亲人的决绝。
技术突破的星火并未照亮前路,反而映出了潜伏在阴影中、更狰狞的轮廓。
我们不仅需要造出“眼睛”,更要在被彻底锁定前,找出身边的“叛徒”。
这场黑暗中的博弈,已经到了瞬息决生死的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