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之火”的反扑开始了,而且方式远超他们预期。
网络上开始涌现大量“专家”和“受害者”,声称《真相棱镜》的报道是“别有用心的谎言”,指责林见清和周屿是“为了出名编造故事的妄想症患者”,甚至抛出了精心伪造的、显示林见清有“精神分裂家族史”的所谓“医疗记录”。更有组织的水军开始带节奏,将事件扭曲为“境外势力针对我国前沿科技发展的抹黑行动”。
与此同时,多个国家的监管机构突然宣布对《真相棱镜》及其相关信源进行“涉嫌泄露国家机密”和“违反数据安全法”的调查,网站访问在全球多个地区受到限制。支持林见清他们的学者也开始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基金申请被拒、学术活动受邀取消、甚至收到匿名的威胁。
舆论的浪潮开始出现逆转的迹象。“普罗米修斯之火”动用其庞大的资源,正在试图将真相重新拖回浑水之中。
“他们正在夺回叙事权。”江瀚面色凝重,“他们在用体系的力量,碾压个体的声音。我们必须加快行动,必须在他们完全扑灭这场火之前,拿到‘普罗米修斯号’上决定性的证据——不仅仅是技术证据,还要找到他们与某些权力机构勾结的直接证据,找到他们无法抵赖的‘铁证’。”
压力如山般袭来。时间不站在他们这一边。
林见清看着屏幕上“普罗米修斯号”那冰冷的外壳,又看了看网络中那场正在激烈进行的、关于真相与谎言的战争。
她想起周屿留下的“影子协议分析”,想起他那句“代价……总是存在的”。
是的,代价总是存在。但有些代价,必须支付。
“我们需要一个潜水专家,一套能避开先进声呐的潜水装备,以及‘普罗米修斯号’内部样本处理区的实时动态。”林见清的声音异常平静,“江警官,你能搞定吗?”
江瀚看着她眼中那簇熟悉的、永不熄灭的火苗,点了点头:“装备和人,我来想办法。内部动态……我们有一个极其脆弱的内线,或许能提供一次性的帮助。”
他操作电脑,将一份加密文件发送到林见清的设备上。
“这是初步的潜入方案和船只内部结构图。记住,一旦进去,你们就彻底孤立无援了。”
林见清接收文件,感受着那沉甸甸的重量。
她不仅要去救周屿,还要去夺取能点燃更大火焰的火种。
苏晴握住她的手,眼神坚定:“这次,我和你们一起去。我对生物化学和实验室结构更熟悉,也许能帮上忙。”
山崖下,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永恒的咆哮。就像这场对抗,看似渺小的个体,却不断冲击着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巨壁。
林见清望向窗外阴沉的海平面,那里隐藏着他们的目标,也隐藏着未知的生死。
“准备好,”她说,“我们去把灯塔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