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13章 香火绵延 道脉承传(全文完)

第13章 香火绵延 道脉承传(全文完)(2 / 2)

青云子微微一笑,引众人来到偏殿角落。但见几只肥硕的老鼠正在供品堆中大快朵颐,见人来也不惊慌。

香火太盛,供品堆积,自然引来这些家伙。青云子道,至于异响...他指向梁上,是这些淘气包作怪。

但见几只野猫在梁上追逐嬉戏,弄出窸窣声响。它们显然已将这里当成了乐园。

众人面面相觑,哭笑不得。搞了半天,竟是这般!

然而青云子神色却渐渐凝重:然则这些只是表相。真正的危机在于——信仰正在变成迷信。

他环视众人,语重心长:帝君神威,不在物而在心;神力加持,不在摸而在修。若只知摸刀许愿,不知修身行善,便是本末倒置。长此以往,必生心魔,那时真正的邪祟便要趁虚而入了。

一番话如暮鼓晨钟,敲醒众人。老李惭愧道:道长说的是!这些日子我们只知收香火钱,扩庙宇,却忘了根本!

青云子点头:当务之急,不是驱什么邪,而是正本清源。他提议,第一,整肃庙规,禁止摸刀等迷信行为;第二,增设讲经堂,请儒生讲解《春秋》大义;第三,将多余供品周济贫苦,将香火钱用于修桥铺路。

众人纷纷称善。说也奇怪,自这些措施实施后,庙中自然消失,香火反而更加兴旺——因为人们发现,真正践行忠义之道后,生活确实变得更加顺遂。

这件事让青云子深思良久。他意识到,道教济世精神与民间信仰的互动,是一个微妙而重要的课题。完全否定民间信仰,会失去根基;一味迎合迷信,又会背离正道。

真正的道路,在于引导和提升。将简单的祈福引导向行善积德,将功利的许愿提升到道德修行,将盲目的崇拜转化为对正道的追求。

这也正是关公文化对晋地人文品格的塑造之道。千百年来,关公信仰之所以能深入人心,不仅因为灵验传说,更因为它倡导的忠义精神与晋商文化、乡土伦理深度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品格。

晋商以立业,乡民以传家,文人以自勉——这些都可以在关公精神中找到源头。而道教作为这种精神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起到了教化人心、淳风化俗的作用。

想通此节,青云子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理解。他不再简单地为百姓驱邪治病,而是通过每次法事,传播忠义之道;不再单纯地画符念咒,而是藉此引导人们向善向上。

他在《伏魔笔记》扉页上添上一行字:伏魔者,伏心魔也;驱邪者,驱人邪也。道法万千,终归一心。

春去秋来,青云子的名声越发响亮,但他始终守着那方小院,日间为人解忧,夜间修行悟道。有人问他为何不扩大规模,收徒传法。他笑答:道贵精不贵多。若能在此地方寸之地,造就一方净土,胜过千百庙宇。

果然,在他的影响下,运城地界风气为之一新。盗匪敛迹,纠纷减少,互助之风盛行。甚至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人们都说,这是关帝爷显灵,却不知这不在天上,而在人心。

这日黄昏,青云子静坐院中,忽见关平将军法相显现空中,对他微微颔首,似有赞许之意。继而化作一道金光,没入他眉心。

青云子顿觉心中明澈,许多修行难题豁然开朗。他知道,这是关帝一脉的正式认可,从此他不仅是修行者,更是忠义之道的守护者。

望着西天晚霞,青云子面露微笑。他知道,自己的修行之路还很长,但方向已然明确:不是追求个人超脱,而是践行大道,教化人心;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

香火袅袅,道脉绵延。在这关公故里,一场无声的文化传承正在继续...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