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救了个假正经(2 / 2)

贾正经有些不明所以,以为自己哪里失仪,忙又补充道:“小姐……小生所言句句属实,我……我确实叫贾正经。”

他不补充还好,这一补充,苏浅浅终于忍不住了。

她先是肩膀微颤,随即抬起袖子掩住半张脸,可那压抑不住的笑声还是从指缝里漏了出来,起初是低低的“噗嗤”声,渐渐连成了串,最后索性放下袖子,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快飙出来了。

“哈……哈哈哈哈……贾……贾正经?!我问你叫什么,你说我假正经?!”她一边笑,一边断断续续地说着,觉得肚子都有些疼了。

贾正经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的名字惹的误会与笑料。他顿时窘得满面通红,连连摆手,急得话都说不利索了:“非也!非也!小姐误会了!小生是说……我姓贾,名正经,正大光明的正,经史子集的经!贾——正——经!并非说小姐假……假那个……”

他越是着急解释,那名字被念得越是清晰,苏浅浅笑得越是厉害。连一向沉稳的知秋,此刻也背过身去,捂着嘴,笑得浑身发抖。

“贾……贾正经……哈哈哈哈……”苏浅浅好不容易止住一点笑,指着他又确认一遍,“这……这真是你的真名?爹娘给取的?”

贾正经看着眼前这位笑靥如花、毫无大家闺秀矜持之态的小姐,又是窘迫,又隐隐觉得她这毫不做作的爽朗笑声,比那些矫揉造作的闺秀可爱得多。他无奈地、却又无比认真地点头,带着一种读书人特有的执拗:“千真万确!姓名受之父母,岂能有假?家父……家父是希望小生为人正直,钻研经学,方才取名‘正经’。”

“哈哈哈哈……好名字!好志向!”苏浅浅拍着手,笑得几乎喘不过气来,“贾正经……我活了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听到这么……这么别致的名字!令尊真是……真是独具慧眼!”

她笑了好一阵,才在贾正经那越来越红、几乎要滴出血来的脸色和知秋无声的提醒(轻轻扯了扯她的衣袖)下,慢慢收敛了笑声,只是那眼角眉梢,依旧盈满了挥之不去的笑意。

“对不住,对不住,贾公子,”苏浅浅用帕子擦了擦笑出的眼泪,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庄重些,但那微微上扬的嘴角还是出卖了她,“是我失礼了。只是……只是这名字,实在……令人印象深刻。”

贾正经见她不再大笑,总算松了口气,但脸上的红晕一时半会儿却退不下去,只能讪讪地道:“无……无妨。小生这名字,确实……确实常引人发噱。小姐性情率真,小生……并不介意。”

话虽如此,他心里却在暗暗叫苦,这名字从小到大,不知给他带来了多少类似的尴尬场面。

经此一笑,房间内原本略显生疏客套的气氛,倒是莫名地轻松融洽了许多。苏浅浅看着眼前这个因为一个名字而窘迫不堪的年轻书生,觉得他倒是比那些一本正经、满口之乎者也的酸儒生有趣多了。

“好了,不笑你了。”苏浅浅终于彻底止住笑,正色道,“贾公子,你病体未愈,还需好生休养。若不嫌弃,就在我这庄子上多住几日,等身体养好了,再赶路不迟。京城路途遥远,也不急在这一时。”

贾正经闻言,心中感激更甚,连忙又要起身道谢,被苏浅浅眼神阻止。

“多谢小姐收留!大恩大德,贾正经没齿难忘!”他郑重地说道,这一次,念到自己名字时,虽然依旧有些别扭,却坦然了许多。

苏浅浅点了点头,对知秋吩咐道:“知秋,去给贾公子把晚膳端来,要清淡些的。再让苏叶伯熬一副三哥留下的治风寒的汤药。”

“是,小姐。”知秋敛衽应下,嘴角还带着一丝未散尽的笑意,转身出去了。

房间里只剩下苏浅浅和贾正经。夕阳的余晖透过窗纸,给房间蒙上一层暖橙色的光晕。苏浅浅看着床上那个因为一个名字而被她笑得无地自容的书生,忽然觉得,这清溪村寂静的冬日,或许会因为这位“假正经”书生的意外闯入,而变得不那么无聊了。

而贾正经,躺在温暖舒适的床上,听着窗外隐约的风声,看着那位救了自己、又因为自己名字而笑得毫无形象的美丽小姐,心中五味杂陈。窘迫之余,一种陌生的、微暖的涟漪,却在心底悄悄荡漾开来。这赶考之路的开端,似乎……与他预想的,截然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