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清溪晨昏录(1 / 2)

回到清溪村的第七日,晨光初透时下了一场细雨。雨丝斜斜地落在老宅的青瓦上,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是故土的低语。苏浅浅倚在窗边,看着雨幕中的菜园子,那些沾了水珠的菜叶绿得发亮。

小姐,雨天地滑,莫要站在风口。苏叶轻声劝着,为她披上一件月白缎面的夹袄。

苏浅浅没有应声,目光仍停留在院角那株野生的牵牛花上。紫色的花朵在雨中微微颤动,让她想起很多年前,也是这样的清晨,她第一次在这院子里尝试做火锅,热气腾腾间,家人的笑声仿佛还在耳畔。

雨停时已是午后。苏老爷子拄着梨木拐杖,站在廊下深深吸气:这雨下得好,地里的秧苗该欢实了。

苏老夫人正在拣选豆种,闻言抬头笑道:你呀,在京城做了这些年官,心里惦记的还是这几亩地。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老爷子慢悠悠地踱步到院中,弯腰捏起一撮泥土,这土腥味,才是家的味道。

苏浅浅静静听着,唇角不自觉地微微扬起。她走到祖母身边坐下,帮着挑选豆种。那些圆滚滚的豆子在竹筛里滚动,发出清脆的声响。

这红豆最是养人。苏老夫人拈起一粒饱满的豆子,明日让苏姜氏熬一锅红豆粥,你多喝些。

雨后初晴的日光透过槐树的枝叶,在院子里投下斑驳的光影。苏浅浅忽然想起什么,对苏花道:去把西厢房里那套青瓷茶具取来。

茶具是早年得的,一直收着未曾用过。苏浅浅亲自沏了茶,是新采的野山茶,汤色清亮,带着山泉的甘甜。

后山有片野茶林,每年清明前后,村里人都会去采些。苏浅浅望着远山淡淡的轮廓,记得小时候,常跟着采茶的姑娘们上山,她们唱的山歌,现在还记得几句。

她轻声哼唱起来,调子悠远,带着乡野的质朴。歌声中,时光仿佛倒流,又回到了那些无忧的岁月。

夕阳西下时,苏康从溪边钓回几尾鲫鱼。苏姜氏利落地收拾干净,配上豆腐、野菌,熬了一锅奶白色的鱼汤。炊烟袅袅升起,在暮色中织成温柔的纱帐。

晚饭摆在院中的石桌上。一锅鱼汤,几样时蔬,还有新蒸的糙米饭。简单的饭菜,却让人食指大动。

这才是过日子。苏老爷子满足地叹息,在京城时,整日山珍海味,反倒尝不出滋味了。

苏浅浅小口喝着鱼汤,鲜美的滋味在舌尖蔓延。她忽然想起萧策曾说过,最怀念幼时在行宫吃的一碗素面。那时不懂,现在方才明白——人追寻的,从来不是珍馐美馔,而是食物里承载的记忆与温情。

夜幕降临,萤火虫在菜园里点点飞舞。苏浅浅披了件外衣,独自走到溪边。溪水潺潺,映着天边的弦月。她蹲下身,伸手触碰微凉的溪水,水波荡漾开去,碎了月影。

小时候,我常在这溪边玩耍。苏浅浅望着粼粼的水光,那时总觉得溪水那么宽,怎么也跨不过去。现在看,不过一步之遥。

溪对岸的竹林里,传来夜莺的啼叫。声声清越,划破夜的寂静。

更深露重时,她提着灯笼往回走。老宅的窗子里透出温暖的灯光,苏花站在门口张望,见她回来,忙迎上来:小姐,热水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