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多罗格格(2 / 2)

苏浅浅在最初的震惊后,迅速冷静下来。她仔细询问了传旨太监细节,尤其是八少爷受伤的经过。当听到苏睦宁是为保护妹妹而受伤时,她心中又是心疼又是骄傲。再结合太后破格册封苏柔的举动,一个清晰的脉络在她脑中形成。

“大伯母,娘,你们先别慌。”苏浅浅安抚道,“这未必是坏事。妥妥受伤是意外,但他保护妹妹的举动,恐怕是打动了太后。太后此举,一是真心赏赐,二是……做给皇上和我们苏家看的。”

“做给我们看?”李氏和柳氏不解。

“嗯。”苏浅浅点头,眼神深邃,“太后这是在表明,她对柔儿是真心喜爱,并非仅仅当作人质。同时,也是在安抚我们苏家,告诉我们孩子在宫里过得很好,甚至比在家里更尊荣,让我们安心,不要生出不必要的怨望。而皇上……他默认太后的册封,恐怕也是顺水推舟。”

她压低声音:“皇上既要用我们苏家,又要防我们。之前是威压和掌控,如今妥妥的举动,或许让他看到了苏家子弟的‘忠义’和‘担当’,这与朝廷宣扬的价值观相符。他乐得展示皇家的‘仁厚’与‘赏罚分明’。给我们苏家女如此荣耀,既是施恩,也是更进一步地将苏家与皇家绑定。让我们感恩戴德,同时……也让我们更加骑虎难下。”

苏正德在一旁听着,缓缓点头:“浅浅分析得在理。既然如此,我们更需谨慎。准备一下,递牌子入宫谢恩吧。”

再次踏入慈宁宫,李氏和柳氏的心依旧悬着,直到她们亲眼看到了两个孩子。

苏柔被奶娘抱着,穿着格格规制的吉服,小脸蛋白里透红,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她们,见到母亲和婶娘,似乎还记得,咿呀着伸出小手。她身上佩戴的金锁、玉饰无不精致华贵,周围伺候的宫人态度恭敬至极。

而苏睦宁头上还缠着纱布,小脸瘦了些,但精神很好,规规矩矩地给太后、母亲和婶娘行礼。看到儿子额上的伤,柳氏的眼泪差点掉下来,但见儿子眼神明亮,并无委顿之色,才稍稍安心。

太后今日心情似乎极好,看着苏家女眷,脸上带着真切的笑意:“都起来吧。哀家今日叫你们来,一是让你们看看孩子,放心。二是这柔丫头,哀家是越看越喜欢,封她个格格,往后在宫里也便宜。”

李氏和柳氏连忙再次跪下谢恩,语气带着感激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臣妇叩谢太后娘娘天恩!娘娘千岁千千岁!”

太后让她们起身,目光落在苏浅浅身上:“安福县君,你苏家倒是会教养孩子,妥妥这孩子,年纪虽小,却知礼守节,更有担当,很好。”

苏浅浅上前一步,屈膝行礼,姿态优雅从容,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混合着感激与谦逊的笑容:“太后娘娘谬赞了。臣女弟弟年幼无知,全赖太后娘娘慈晖庇佑、悉心教导,方能侥幸不入歧途。妹妹苏柔更是蒙娘娘青眼,得享如此殊荣,实乃苏氏满门之幸。臣女一家,感念娘娘恩德,唯有恪尽职守,忠君爱国,方能报答娘娘恩泽于万一。”她绝口不提弟弟受伤的“英勇”,只将功劳归于太后的教导,将苏家的姿态放得极低。

这番话听得太后身心舒畅。她见过太多因为一点恩赏就得意忘形的外戚,像苏浅浅这般玲珑剔透、既表达了感激又不居功的,着实少见。

“瞧瞧你这张嘴,真是会说话。”太后笑着指了指她,“起来吧,挨着哀家坐。”

苏浅浅谢恩后,从容地在太后下首的绣墩上坐了半个身子,姿态依旧恭敬。

太后拉着她的手,像是话家常般问道:“哀家听说,你在宫外,生意做得极大?连皇帝都夸你呢。”

苏浅浅心中一动,知道试探来了。她微微垂眸,语气带着几分“苦恼”:“回娘娘,不过是些微末伎俩,糊口罢了。陛下天恩,赐下封号食邑,已是臣女天大的福分。如今只盼着能将陛下赏赐的田庄打理好,多产些粮食,为陛下分忧,便是臣女的本分了。至于那些商铺,琐事繁杂,劳心劳力,若非为了维持家中用度,臣女倒是真想如陛下所说,躺着收钱便好了。”她巧妙地将自己的商业行为归结于“维持家用”和“打理陛下赏赐”,并再次引用了皇帝说她“只想躺着收钱”的话,既示弱,又表明了无意扩张势力,更凸显了对皇帝话语的牢记。

太后闻言,果然笑得更加开怀,指着她对李氏和柳氏说:“你们听听,这孩子,倒是个实在性子。”她转而叹道,“是啊,女子不易,你能有如此成就,已是不凡。安心便是,皇帝和哀家,都记着你们苏家的好。”

看着女儿,侄女与太后言笑晏晏,将一场充满试探的觐见变得如同家常闲聊,李氏和柳氏在旁看着,心中百感交集。她们既为孩子无恙且受宠而稍感安慰,又为这背后复杂的政治意味而感到沉重。而苏浅浅,则在太后的笑声和看似慈祥的目光中,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判断。

皇帝和太后,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恩威并施,既要用人,又要牢牢掌控。而苏家,必须在这夹缝中,继续隐忍,积蓄力量。 她看着不远处正悄悄对妹妹做鬼脸的弟弟,和懵懂享受着富贵的妹妹,心中那份带着冷意的决心,愈发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