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苏家的牺牲(1 / 2)

自苏柔被留在宫中,苏府上空便笼罩着一层驱不散的阴云。李氏终日以泪洗面,人迅速憔悴下去。大房院子里再听不到往日的笑语,连带着整个苏府都沉寂了许多。

这日傍晚,晚膳的气氛依旧沉闷。五岁的苏睦宁默默扒拉着碗里的饭,一双酷似苏浅浅的大眼睛却不时瞟向神情哀戚的大伯母李氏,又看看眉头紧锁的祖父和父母,最后,目光落在了最能做主的姐姐苏浅浅身上。

他忽然放下筷子,小小的身子从凳子上滑下来,走到厅中,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妥妥?!”柳氏吓了一跳,下意识要去拉他。

苏睦宁却避开了母亲的手,仰起小脸,眼神清澈而坚定,声音还带着孩童的稚嫩,却字字清晰:“祖父,祖母,爹,娘,大伯,大伯母,姐姐,哥哥们,我想进宫去,陪九妹妹。”

一语既出,满堂皆惊!

“胡闹!”苏承光第一个喝斥,声音却带着不易察觉的沙哑,“你当你进宫是去玩耍吗?那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

柳氏更是瞬间红了眼眶,冲过去想抱起儿子:“妥妥,不许胡说!你还小,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快起来!”

苏睦宁却倔强地跪着不动,他看着母亲,小脸绷得紧紧的:“娘,我知道。我知道九妹妹被留在宫里了,她一个人,会害怕,会想家,会哭。我听见大伯母晚上偷偷哭了。”他转向李氏,语气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懂事,“大伯母,我去陪着九妹妹,她就不孤单了。我是哥哥,我应该保护妹妹。”

李氏听到这话,再也忍不住,捂住嘴呜咽出声。连一向刚硬的苏景、苏寒都别开了脸,鼻尖发酸。

苏正德看着跪在地上的小孙子,握着鸠杖的手微微颤抖。这孩子才五岁!他怎么就……

苏浅浅心中巨震。她看着弟弟那单薄却挺得笔直的小小身影,看着他眼中不容错辨的认真和决心,一股酸楚与难以言喻的骄傲涌上心头。她的弟弟,在家族蒙难之时,竟能生出如此担当!

“妥妥,”苏浅浅走到他面前,蹲下身,平视着他的眼睛,声音异常严肃,“你告诉姐姐,你真的知道进宫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你可能很久很久见不到爹娘,见不到姐姐哥哥;意味着你要遵守很多很多苛刻的规矩,一句话说错,一个动作做错,都可能受罚,甚至……有性命之忧;意味着你再也不能像现在这样自由自在地玩耍。你真的想清楚了吗?”

苏睦宁用力地点点头,眼圈也有些红了,但他努力忍着:“我想清楚了,姐姐。九妹妹比我还小,她一个人在宫里,我更不放心。我会乖乖的,好好读书,学好规矩,不让别人挑出错来。我去了,还能告诉九妹妹家里的事情,让她知道我们都想着她。”他顿了顿,小声却坚定地补充,“而且,我去了,皇上和太后是不是就能更放心我们家了?爹和哥哥们是不是就能安全些?”

最后这句话,像一把重锤,狠狠敲在每一个苏家成年人的心上!一个五岁的孩子,竟然已经想到了这一层!他不仅是想去陪伴妹妹,更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去为这个家分担压力,去做那可能的人质,换取父兄的平安!

柳氏再也支撑不住,瘫坐在椅子上,泪如雨下,她想反对,想尖叫着说不,可儿子那清澈又决然的眼神,让她所有阻拦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化作心碎的呜咽。苏屹安扶住妻子,这个沉默的男人眼眶通红,嘴唇剧烈地颤抖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

厅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只有李氏和柳氏压抑的哭声。牺牲一个年幼的女儿已是切肤之痛,如今难道还要再赔上一个聪慧懂事的儿子吗?

夜深了,苏家核心成员再次聚在书房,气氛比上次更加凝重。

“我不同意!”柳氏第一次在家族决策中如此激烈地反对,她抓住苏浅浅的手臂,指甲几乎掐进肉里,“浅浅!你不能答应!妥妥才五岁!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龙潭虎穴!小九已经……我不能再失去妥妥!”她声音凄厉,充满了母亲的绝望。

苏屹安紧紧抱着妻子,声音沙哑:“浅浅……你娘说得对,太危险了。”

苏承光和李氏虽然心痛侄子的决定,却也纷纷劝阻。

“妥妥有此心,大伯……感激不尽。”苏承光哽咽道,“但绝不能让他去涉险!”

苏正德闭目良久,缓缓睁开,眼中是深不见底的疲惫和挣扎:“孩子有心,是苏家的福气,也是苏家的债。但此事……绝非易事。陛下和太后刚带走小九,我们转头就要再送一个进去,目的太明显,陛下生性多疑,绝不会轻易答应。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认为我们别有用心。”

“祖父所言极是。”苏浅浅的声音在沉寂中响起,异常冷静,“所以,我们不能空手去求,我们必须给陛下一个无法拒绝,甚至乐于见到的‘理由’,一个让他觉得留下老八,比拒绝更有好处的‘理由’。”

众人看向她。

苏浅浅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纸,提笔蘸墨,她的动作很慢,仿佛每一笔都重若千钧。

“第一,献上‘诚意’。”她写下两个字,抬头看向苏正德和苏舟,“我们主动献出冬小麦增产两成的‘新式田间管理法’,包括轮作细节、施肥配比、防虫要点,整理成册,献给司农寺,由朝廷推广天下。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功,也是我们苏家‘毫无保留’的忠心。”

苏正德瞳孔一缩。这是苏家农业立足的根本之一!献出去,意味着苏家在农业上的独特优势将被大大削弱。但他没有反对,只是沉重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