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未雨绸缪(1 / 2)

圣旨带来的喧嚣如同庆典的余音,在苏府梁柱间缭绕不去,金色的牌匾与厚重的赏赐堆叠出令人眩目的荣光。然而,在这片浮华的炙热中,苏浅浅的心却像被浸入了冰泉,迅速冷却、沉静下来。巨大的荣耀背后,是她比旁人更清晰窥见的深渊——来自皇权的审视,来自各方势力的嫉妒,以及……那个如同梦魇般盘踞在心头、身份尊贵到令人心悸的“亲王”阴影。这阴影,比南下途中抽在她身上的鞭痕更刺骨,让她在无数个深夜里骤然惊醒,掌心沁出冷汗。一年,她只有一年时间,将苏家这艘船,武装到足以闯入那片隐藏着仇敌的龙潭虎穴。

次日,寅时刚过,天际还是一片浓稠的墨蓝,仅有东方地平线透出一丝微不可查的鱼肚白。书房里,烛火通明,映照着苏浅浅毫无倦意的脸。她已端坐案后,面前铺开一张她凭借记忆与零散信息拼凑的、略显粗糙的京城势力草图。

暗影苑统领血刃,如同真正的影子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书房内,一身夜行衣几乎与角落的昏暗融为一体,唯有那双经历过无数生死淬炼的眼睛,锐利如等待捕猎的鹰隼,在烛光下闪烁着寒光。他单膝跪地,声音低沉而毫无波澜:“主上。”

苏浅浅没有抬头,指尖精准地点在草图上皇城附近的一片区域,那里被她用朱笔标记了几个隐晦的符号。“血刃,圣旨已下,一年之期。我苏家入京,看似一步登天,实则是踏入龙潭虎穴。那里的刀光剑影,比边关的明刀明枪更凶险。暗影苑,是我们唯一的暗刃,必须变得更强、更利、更隐蔽。”

“请主上示下。”血刃的回答简洁有力,带着铁血的味道。

“第一,暗卫营现有训练强度,翻倍。”苏浅浅终于抬起眼,目光如两道冷电,直射血刃,“不仅仅是淬炼他们的武艺至巅峰,更要他们精通潜伏、刺探、伪装、反追踪。此外,从即日起,增设课程——京师权贵谱系、宫廷礼仪、各府隐秘、乃至官员们的癖好与禁忌。我需要他们不仅能战,更要能如滴水入海,毫无痕迹地隐匿于京城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我们的眼睛、耳朵,必要时,也是无声的利齿。药材、兵器、银钱,不限量供应,我要你在一年内,给我练出一支真正能在京城地下世界立足的精锐。”

血刃眼中骤然爆发出一种近乎嗜血的兴奋光芒,强度翻倍意味着更残酷的淘汰率,甚至可能折损他亲手带出来的好手,但活下来的,必将成为真正的鬼魅,是主上手中最锋利的尖刀。“是!属下必不负主上所托!”

“第二,”苏浅浅将一份写满密密麻麻字迹的清单推到他面前,“动用‘魅影’和所有能动用的渠道,不惜重金,暗中引进各类人才。名单上是急需的:精通刑名讼狱、能应对官场刁钻的师爷;熟悉京城高门后院人情往来、规矩隐秘的退役老嬷嬷;甚至……想办法联系那些从皇宫里出来,懂得最严苛规矩,知晓某些宫廷秘辛的内侍。我要在入京之前,搭建起一张足够支撑苏家在那里立足、周旋的信息与关系网络。记住,是暗中进行,动作要干净,不能留下任何把柄。”

血刃接过清单,快速扫过上面一项项具体到近乎苛刻的要求,心下凛然。主上的布局,远比他想象的更深、更远、也更险。这已不仅仅是护卫,而是在编织一张庞大的网。“属下明白,立刻去办。”

苏浅浅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依旧沉沉的夜色,声音冷冽如冰,一字一句敲打在血刃心上:“记住,我们要面对的,可能是亲王级别的对手。那是真正的天潢贵胄,手握权柄,翻云覆雨。任何一丝疏漏,都可能将我苏家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血刃再次单膝跪地,头颅深深低下,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忠诚与决绝:“暗影苑上下,誓死护卫主上与苏家!纵是亲王亲卫,亦敢亮剑,万死不辞!”

送走血刃,天际那抹鱼肚白已渐渐晕染开来,黎明将至。苏浅浅并未回去休息,而是转身走向幼弟苏睦宁居住的小院。这个在她昏迷期间出生、小名“妥妥”的孩子,因她醒来后家族接连不断的变故与急速的崛起,似乎一直被无形中忽略了。这份被搁置的亲情,让她心生愧疚。

院内静悄悄的,只有早起的小丫鬟在轻手轻脚地准备热水。苏浅浅径直走进屋内,就看到小家伙刚被嬷嬷从被窝里挖出来,正坐在床沿,揉着惺忪的睡眼,小脑袋一点一点,显然还没完全清醒。

“妥妥。”苏浅浅柔声唤着他的小名。

听到姐姐的声音,苏睦宁立刻抬起头,迷茫的大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只小鸟般从床上扑下来,一头扎进苏浅浅怀里,小脸在她腰间依赖地蹭了蹭,奶声奶气地喊道:“阿姐!你怎么来啦?” 这亲昵的举动让苏浅浅心中一酸,她昏迷一年,醒来后诸事缠身,与这个幼弟着实不算亲近。

她弯下腰,轻轻摸了摸他柔软的发顶,牵着他的小手走到梳妆台前。这时,母亲柳氏也闻声走了进来,手中还拿着给儿子准备的新外衫,见到女儿,脸上露出温柔又带点疑惑的笑意:“浅浅?今日怎么这么早过来瞧妥妥?可是有事?”

苏浅浅接过母亲手中的衣衫,亲自替弟弟穿着,一边对柳氏道:“娘,正有一件事想跟您商量。”她拉着柳氏在旁边的绣墩上坐下,又将穿戴整齐、依旧有些懵懂的妥妥揽到身边,让他靠着自己站好。

“妥妥眼看一日日长大,也该正式开蒙读书了。”苏浅浅看着弟弟稚嫩的脸庞,语气温和却坚定,“我想着,不能随便请个夫子只教他识字断句。须得寻一位真正博学稳重、品行端方的先生,不仅要教导圣贤经典,更要引导他明事理、辨是非、通晓史鉴得失。根基打得正,将来无论为人处世,还是立足朝堂,方能不偏不倚。您觉得如何?”

柳氏闻言,先是一怔,随即眼眶便控制不住地微微发热、泛红。她一直心疼这个小儿子,出生不久就赶上姐姐昏迷,家族氛围凝重,醒来后又面临各种挑战,对他的关爱和启蒙确实疏忽了。如今,女儿在百忙之中,竟将这件事放在了心上,且思虑得如此周详长远。

她伸出微微颤抖的手,紧紧握住苏浅浅的手,声音哽咽,带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感激:“好,好!浅浅……我的好女儿,难为你这般忙碌,还记挂着妥妥……娘……娘心里真是……又欣慰,又惭愧……” 她看向懵懂的小儿子,眼中充满了怜爱和新的期盼。

小小的妥妥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但他能感受到母亲和姐姐目光中的温暖与重视。他仰起小脸,看看泪光盈盈的母亲,又看看目光温柔的姐姐,忽然挺起小胸脯,用稚嫩却异常认真的声音保证道:“阿姐,娘,你们别担心!妥妥一定跟着夫子好好读书,将来像哥哥们一样厉害!”

看着母亲感激的神情和弟弟那纯真却带着一丝急于证明自己的目光,苏浅浅心中暖流汹涌,更坚定了要弥补这份缺失的亲情的决心。守护这个家,守护住每一份这样纯粹的温暖与期盼,是她必须不断强大、不容有失的理由。

安排完弟弟启蒙之事,用过早膳,苏浅浅片刻未停,又来到了祖父苏正德居住的主院,将自己的全盘计划与考量,坦然相告。

书房内,檀香袅袅。苏正德端坐在太师椅上,听着孙女的陈述,布满皱纹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那双历经沧桑的眼睛,锐利地审视着苏浅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