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失而复得(2 / 2)

兄弟们连忙垂首噤声,但脚步却没有挪动分毫。

苏老夫人自己却也站在了门口,目光殷切地望着那扇门。

很快,苏老爷子、苏承光夫妇、苏靖和夫妇、以及眼睛依旧红肿但精神明显好了许多的柳氏和苏屹安,也都陆续到了。锦绣阁外,再次悄无声息地聚集了全家人。

知秋在里面听得动静,轻轻打开门缝,见到这阵仗,吓了一跳,连忙小声道:“老爷、夫人、各位爷、奶奶,小姐……小姐刚醒,精神尚好。”

这句话如同赦令,众人脸上瞬间绽放出光彩,却又极力克制着,在苏老爷子的示意下,按照长幼顺序,极其轻柔地、鱼贯进入内室。

苏浅浅其实早就醒了,正由着小丫鬟小心翼翼地喂着温水。看到这一大早便全员到齐的家人,她有些无奈,又觉得心底暖融融的。她无法说话,只能用眼神一一扫过众人,微微颔首,示意自己很好。

接下来的日子,便形成了一种默契的、温暖的规矩。

每日清晨, 苏家众人必定会齐聚锦绣阁外,等待知秋的消息,然后轮流进去看望苏浅浅片刻,说几句话,哪怕她暂时还不能回应,只是看着她清醒的模样,众人便能安心地去开始一天的事务。

每日傍晚, 无论多忙,大家也都会抽空来道一声晚安,看她睡下才各自散去。

而每日固定的康复时段,则由家人轮流陪伴。

· 柳氏陪伴时,总是最温柔细致的。她会用温热的帕子轻轻给女儿擦脸擦手,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府里的趣事,或者“老八”又学会了什么新表情,眼神里的慈爱几乎要溢出来。她不再提过去的伤痛,只专注于眼前的照料,仿佛要将亏欠了一年的母爱,在这段时间里加倍补偿。

· 苏屹安来时,往往会带些新奇但不费神的小玩意儿,或是讲些纳塔城粮行的趣闻,试图逗女儿开心。他看着女儿的眼神,充满了失而复得的珍视,那份小心翼翼的呵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甚。

· 苏新作为大哥,陪伴时则更显沉稳。他会简单告知家族产业的近况,让她安心,也会坐在一旁,安静地看书或处理一些简单的文书,无声地传递着“有大哥在,一切安稳”的信息。

· 苏景和苏寒一同来的次数较多。他们不会说太多嘘寒问暖的话,更多的是用实际行动。苏景会仔细检查窗户是否关严,防止风吹进来;苏寒则会默默调整炭盆的位置,确保温度适宜。他们会简短地汇报暗影苑和护卫队的训练情况,语气铿锵,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

· 苏杭的到来总是伴随着淡淡的药香。他亲自负责苏浅浅的药膳和康复运动指导。他会极有耐心地引导她做一些简单的手部、足部活动,疏通经络,仔细观察她的每一次细微反应,调整方案。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那是医者对于战胜病魔的执着。

· 苏云则在休憩时,会坐在床边,轻声诵读一些优美的诗词或轻松的游记,用清朗的声音为她驱散病中的烦闷。他看向妹妹的眼神,除了关爱,更多了一份近乎信仰的依赖与感激。

· 而苏舟,这个在人前越发沉稳干练的苏家六爷,只有在单独面对苏浅浅时,才会偶尔流露出属于他这个年纪的、不愿伪装的情绪。他有时会像小时候一样,抱怨某个铺子的管事做事拖沓,或者吐槽某批茶叶品相不佳,虽然语气依旧平淡,但那微微蹙起的眉头和带着点抱怨的眼神,让苏浅浅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有些别扭却真心依赖她的六哥。他从不说什么肉麻的话,但他的陪伴,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倾诉。

在这种细致入微、充满爱意的包围下,苏浅浅的身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点点恢复着。虽然依旧虚弱,需要长时间卧床,但脸色渐渐不再那么吓人,眼神也越发清亮有神。

苏府上下,也如同被春风拂过的冻土,悄然焕发出生机。下人们走路时腰杆挺直了些,脸上也带了笑容,做事更加尽心尽力。府中不再只有药味,也开始重新有了烟火气和偶尔的欢笑声。

枯木逢春,需要的不仅是阳光雨露,更是这寸步不离的守护与浸润到骨子里的温情。两个月的光阴,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晨昏定省、温情守候中,静静流淌,滋养着苏浅浅的身体,也愈合着整个苏家曾经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