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衣坊):
她的目标非常明确——绣娘和学徒。她直接让牙人将所有会女红、特别是自称擅长刺绣的女子带上来。她不像男人那样问话,而是直接让她们现场拿起针线,绣上几针。
“针脚不够匀称……配色太大胆,失了雅致……这个倒是不错,线条流畅,颇有灵气。”文氏仔细看着每个人的手艺,时而蹙眉,时而点头。她不仅看技术,还观察她们的手指是否保养得当,衣着是否整洁,因为这关系到是否会损坏昂贵的衣料。
她还特意留意了一个年纪稍长、自称曾在绣坊做过管事的妇人,询问她如何分配绣活、如何管理绣娘、如何保证交货工期等。那妇人对答如流,条理清晰,文氏心中暗喜,这正是她需要的帮手。
最终,文氏精心挑选了五名技艺精湛的绣娘,三名有潜力的年轻学徒,以及那位管事娘子。
柳氏与李氏(酒楼):
两人分工合作。柳氏主要负责后厨相关,她挑选帮厨、杂役,不仅看是否有力气,更看重是否干净利落,手指甲缝里有无污垢。她甚至让牙人找来几个自称会做地方菜的,简单问了几个菜式的做法,判断其是否在吹嘘。
李氏则负责前堂人员。她需要的是跑堂、知客。她更看重的是样貌周正、口齿清晰、眼神活络、懂得察言观色的人。
“若客人醉酒闹事,你当如何?”
“若有客人嫌菜上得慢,不断催促,你怎么应对?”
李氏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模拟着酒楼里可能遇到的各种状况。她挑选了几个机灵又不失稳重的年轻男女,也留意了一个曾在大茶馆做过知客、举止得体的中年妇人,觉得可以让她负责培训新人和管理女侍。
两人共同为三家酒楼,选定了四名帮厨、八名杂役、十二名跑堂、四名知客,以及两名采买和两名库管。
苏老夫人(杂货铺):
她的要求看似简单,实则最难。她需要一个稳重的账房,一个手脚麻利、眼里有活又不多嘴多舌的伙计,最好还能懂点货物鉴赏。
她慢悠悠地看着,问的话也不多。
“可认得常用的秤?”
“若客人要买一味不常见的调料,你店里没有,你会怎么说?”
她最终挑中了一个年纪约莫三十、看起来沉默寡言但眼神清明的男子做账房,一个十六七岁、看起来很是机灵又懂得分寸的小伙子做伙计。
整个挑选过程持续了近两个时辰,雅间内外站满了经过初选的人。苏家众人虽然疲惫,但眼神都亮晶晶的,充满了收获的喜悦。
苏浅浅则一直安静地坐在苏老爷子身边,观察着每一位长辈的挑选过程,偶尔会在苏老爷子耳边低语几句,指出某个被选中的人眼神是否飘忽,或者某个被忽略的人身上是否有值得注意的细节(比如一个自称只会种田的汉子,腰间却别着一把打磨锋利的小刨刀,可能懂点木工,可用于农具维修)。
最终,经过苏老爷子首肯和苏浅浅最后的默察,苏家此次在官牙,共计买下:
· 田庄方面: 十户佃农(三十五人),壮劳力六人,田庄副管事一人。
· 粮行方面: 账房三人,核心伙计六人,副手两人。
· 衣坊方面: 绣娘五人,学徒三人,管事娘子一人。
· 酒楼方面: 帮厨四人,杂役八人,跑堂十二人,知客四人,采买两人,库管两人。
· 杂货铺方面: 账房一人,伙计一人。
林林总总,超过八十人。
签下厚厚一沓身契,支付了数额惊人的银钱,苏家众人带着这支庞大的“生力军”,浩浩荡荡地返回府中。
落雁城的人们看着苏家的车队以及后面跟着的那一长串新仆役,议论纷纷,眼中充满了羡慕与惊叹。苏家,这是真的要彻底在落雁城扎根,开枝散叶了!
回到苏府,自然又是一番忙碌的安置。府内顿时显得拥挤而充满生气。
苏浅浅站在廊下,看着院子里站得密密麻麻、神情忐忑又带着一丝期盼的新仆役,对身边的苏老爷子轻声道:“祖父,骨架我们已经搭起来了。接下来,就是如何让这些血肉填充进去,让苏家这台机器,真正顺畅地运转起来了。”
苏老爷子看着眼前这兴旺的景象,重重地点了点头,花白的胡须在风中微颤,眼中是前所未有的雄心与期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