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的喧嚣尚未完全散去,临安府的清晨已被薄雾笼罩。肖雯雯站在府衙的书房内,指尖划过案桌上堆叠的文书 —— 这些都是来自各州府的信件,有的是请求派遣工匠指导工坊建设,有的是询问农具改进的细节,还有的则隐晦地表达了对改革的抵触。她轻轻叹了口气,转头看向窗外,刘平安正带领士兵在府衙前的广场上训练,晨光洒在他挺拔的身影上,却掩不住他眉宇间的疲惫。
“这些州府的反应,和我们预想的差不多。” 刘平安推门进来,身上还带着训练后的汗水气息,他拿起一封来自平江府的信件,眉头皱了起来,“平江府知府所‘百姓安于旧俗,强行改革恐生民变’,实则是他背后的地主豪强不愿放弃利益。还有这封,建康府的官员干脆说‘工坊之事乃商贾之流所为,有损士农工商之序’,根本不愿配合。”
肖雯雯接过信件,快速浏览后,将其放在 “抵触” 的那一堆里:“这些官员要么是旧势力的代表,要么是怕改革触动自己的利益。皇帝虽然下令推广改革,但没有足够的强制措施,他们自然会阳奉阴违。” 她顿了顿,眼神变得坚定,“我们不能等,必须亲自去这些州府看看,用临安府的实际成果说服他们,实在不行,就借助李将军的力量,弹劾那些故意阻挠改革的官员。”
刘平安点了点头,他知道改革之路绝不会一帆风顺,尤其是在南宋这个等级森严、旧势力盘根错节的时代。“我陪你一起去,正好也能查看各地的军备情况。金兵虽然暂时撤退,但完颜兀术肯定在休养生息,我们必须尽快让各州府的军队也用上你改进的弩箭和铠甲,才能应对下次的进攻。”
三天后,肖雯雯和刘平安带着一支精锐卫队,踏上了前往平江府的路。沿途的景象让他们既欣慰又揪心 —— 靠近临安府的村庄里,农民们正在使用改进后的曲辕犁耕地,田埂上晾晒着新织的布匹,孩子们穿着干净的衣裳在村口嬉戏;而越靠近平江府,景象就越萧条,大片的土地荒芜着,流民蜷缩在路边,眼神麻木,偶尔能看到的工坊也破败不堪,只有几个老工匠在里面有气无力地干活。
“这就是平江府所谓的‘百姓安于旧俗’?” 刘平安看着路边的流民,语气中满是愤怒,“分明是地主豪强兼并土地,官员视而不见,才让百姓无田可种,无饭可吃!”
肖雯雯沉默着,从马车上拿出一些干粮,分给路边的流民。一个年迈的老农接过干粮,哽咽着说:“官老爷,救救我们吧!去年闹水灾,地主不仅不减免租子,还把我们的土地都收走了,我们只能出来讨饭……”
肖雯雯握着老农的手,轻声说:“老人家,您放心,我们这次来,就是为了帮大家夺回土地,让大家有活干,有饭吃。”
抵达平江府后,知府周大人表面上热情接待,实则处处设防,不仅不让肖雯雯和刘平安接触底层百姓,还故意拖延时间,借口 “政务繁忙”,迟迟不安排他们查看工坊和农田。肖雯雯看穿了他的心思,在晚宴上,直接拿出临安府的税收账本和百姓的生活对比图,放在周大人面前:“周大人,临安府三年前和平江府一样,流民遍地,税收微薄。但经过改革,现在百姓安居乐业,税收翻了三倍。您说百姓安于旧俗,可我沿途看到的流民,却都盼着能有田种、有活干。”
周大人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想要辩解,却被刘平安打断:“周大人,我们已经收到消息,平江府的地主豪强不仅兼并土地,还私藏兵器,甚至和金兵有勾结。如果您再故意阻挠改革,我们只能将此事上报朝廷,请皇帝定夺!”
周大人听到 “和金兵有勾结”,顿时吓得浑身发抖。他知道刘平安现在深得皇帝信任,要是真的上报朝廷,自己肯定没有好下场。他连忙起身,躬身说道:“两位大人息怒,下官之前是一时糊涂,现在就配合改革,绝不拖延!”
接下来的几天,在肖雯雯和刘平安的监督下,平江府的改革终于推进起来。地主豪强被迫交出了兼并的土地,工坊重新开工,流民们有了工作和住所,整个平江府渐渐有了生机。离开平江府时,百姓们自发地在路边送行,手里拿着自家种的蔬菜和织的布匹,不停地道谢。
“你看,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谁真心为他们好,他们都知道。” 肖雯雯看着送行的百姓,眼中满是温暖。
刘平安握住她的手,笑着说:“是啊,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整个南宋都会像临安府和平江府一样,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强大昌盛。”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离开临安府的这段时间,一股暗流正在悄然涌动。时空管理局虽然撤销了 “历史修正程序”,但李默离开前,在临安府的地下埋下了一个 “时空监测装置”,这个装置不仅能实时监测南宋时空的变化,还能在特定条件下启动,对时空轨迹进行 “微调”。而此时,远在 3050 年的时空管理局内,老张正盯着监测屏幕,脸色凝重 —— 南宋时空的轨迹偏离度已经超过了 15%,达到了 “微调” 的阈值,而启动装置的权限,就在李默手中。
“局长,真的要启动装置吗?肖雯雯已经在南宋站稳脚跟,改革也在推进,或许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可能性。” 老张看着李默,试图说服他。
李默摇了摇头,眼神冰冷:“时空秩序不容许任何意外。南宋的历史轨迹必须回到原来的轨道,肖雯雯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启动装置,将临安府的改革成果‘微调’为‘昙花一现’,让刘平安的军队‘意外’溃败,迫使历史回到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