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风波与少年志气
清晨的临安府还带着几分凉意,肖雯雯已经带着连夜切割好的肥皂,和刘平安一起赶到了城西的集市。集市里早已人声鼎沸,挑着菜筐的农户、吆喝叫卖的商贩、穿梭往来的行人,构成一幅热闹的市井图景。肖雯雯找了个靠近街角的空位,铺上一块粗布,将裹着油纸的肥皂整齐地摆放在上面,旁边还放着一盆清水和一块脏布 —— 这是她为展示肥皂效果特意准备的。
“姐姐,真的会有人买吗?” 刘平安站在旁边,双手紧紧攥着衣角,眼神里带着几分期待,又有几分紧张。他昨晚帮着肖雯雯切割肥皂到深夜,指尖还残留着淡淡的油脂味,此刻看着面前陌生的肥皂,心里既好奇又不安。
肖雯雯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放心吧,我们的肥皂比皂角好用多了,只要有人愿意试试,肯定会喜欢的。” 话虽如此,她心里也有些没底。在这个时代,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有限,更何况她一个外来女子带着个半大孩子摆摊,难免会引来异样的目光。
果然,摆摊半个时辰,路过的人大多只是好奇地瞥一眼肥皂,便匆匆走开,偶尔有人停下脚步,也只是问一句 “这是什么东西”,听到 “用来洗衣物的” 回答后,便摇着头离开了。有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妇人甚至皱着眉说:“看着油乎乎的,哪有皂角干净?别是骗人的吧。”
刘平安听了,脸涨得通红,想反驳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紧紧咬着嘴唇。肖雯雯心中了然,她知道光靠说说是没用的,必须用实际效果证明肥皂的好处。这时,一个穿着青色布裙的丫鬟提着个木盆走过,盆里装着几件沾了墨渍的衣裳,看起来颇为棘手。肖雯雯眼前一亮,连忙叫住她:“这位姑娘,请等一下!”
丫鬟停下脚步,疑惑地看着肖雯雯:“你叫我有事?”
“我看你这衣裳上的墨渍不好洗,” 肖雯雯指了指盆里的衣裳,又拿起一块肥皂,“我这东西叫肥皂,洗墨渍、油污最是好用,你要不要试试?不要钱,要是洗不干净,你再走也不迟。”
丫鬟犹豫了一下,看了看盆里难洗的墨渍,又看了看肖雯雯真诚的眼神,最终点了点头:“那好吧,我就试试。”
肖雯雯立刻接过木盆,走到旁边的水井边,打了半盆清水,将衣裳浸湿,然后拿起一块肥皂,在墨渍处轻轻揉搓。很快,白色的泡沫就冒了出来,原本顽固的墨渍渐渐变淡,再用清水一冲,衣裳上的墨渍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淡淡的清香。
丫鬟看得目瞪口呆,拿起衣裳摸了摸,惊讶地说:“真的洗干净了!这肥皂也太好用了吧!比我们府上用的皂角强多了!” 她转头看向肖雯雯,急切地问:“姑娘,这肥皂怎么卖?我要买几块回去,给我家小姐也试试!”
“一块肥皂五十文钱,要是多买,还能便宜些。” 肖雯雯连忙说道。这个价格她早就盘算好了,比市面上的皂角贵一些,但考虑到肥皂的效果,并不算离谱。
丫鬟毫不犹豫地掏出两百文钱,买了四块肥皂,临走时还特意叮嘱:“姑娘,你明天还来这里摆摊吗?我要是用着好,再过来买!”
“来的,我每天都会在这里摆摊。” 肖雯雯笑着点头。
有了这个 “到广告”,周围的人顿时围了过来,纷纷好奇地询问肥皂的用法和价格。刚才质疑肖雯雯的妇人也挤了进来,拿起一块肥皂仔细打量,又让肖雯雯演示洗了一块沾了油污的抹布,看到效果后,也爽快地买了两块。
接下来的生意就顺利多了,不到一个时辰,肖雯雯带来的二十块肥皂就卖得只剩三块。刘平安一直忙前忙后,帮着递肥皂、收钱,脸上的紧张早已被兴奋取代,额头渗出的汗珠也顾不上擦。
“姐姐,我们卖了这么多钱!” 收摊时,刘平安捧着沉甸甸的铜钱,眼睛亮得像星星,这是他第一次靠自己的努力赚到钱,虽然只是打下手,却比自己乞讨到食物还要开心。
肖雯雯看着他雀跃的样子,心中也暖暖的,她接过铜钱,数了数,竟然有九百多文,足够她们和孩子们几天的生活费了。“这只是开始,以后我们会赚更多钱,让大家都能吃饱穿暖。”
回到小院时,其他孩子早已等在门口,看到肖雯雯和刘平安回来,立刻围了上来。“姐姐,卖得怎么样?”“平安哥,有没有人买我们的肥皂呀?”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问着,眼中满是期待。
刘平安得意地举起装着铜钱的袋子,晃了晃,笑着说:“卖光啦!我们赚了好多钱,以后大家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孩子们听了,都欢呼起来,小院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婆婆听到动静,从屋里走出来,看到肖雯雯手里的铜钱,欣慰地说:“姑娘,你真是个能干的人,这些孩子跟着你,算是有福气了。”
接下来的日子,肖雯雯的肥皂生意越来越红火。她不仅在集市摆摊,还联系了几家杂货店,让他们代为销售肥皂,每卖出一块,给杂货店十文钱的提成。杂货店老板们看到肥皂销路好,都愿意合作,渐渐地,临安府里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 “肖记肥皂”,甚至有一些达官贵人的家眷也派人来购买,说用肥皂洗手洗脸,皮肤会变得更光滑。
生意好了,肖雯雯也更忙碌了。她每天要制作肥皂、送货、记账,还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教他们读书写字。刘平安成了她的得力助手,不仅帮忙制作肥皂,还负责去杂货店送货,每天都忙得团团转,却从不叫苦。
这天傍晚,刘平安送货回来,刚走进院子,就看到肖雯雯正在教孩子们读书。他放下货担,悄悄走到旁边,听着肖雯雯念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姐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 最小的孩子小虎抬起头,好奇地问。
肖雯雯放下书本,温柔地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兴盛和灭亡,每个人都有责任。就像现在,金国经常来欺负我们大宋,抢我们的土地,杀我们的百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卫国家出一份力。”
刘平安站在一旁,心里猛地一震。他想起了去年饥荒时,爹娘饿死前的绝望眼神;想起了在街头乞讨时,看到金兵烧杀抢掠的传闻;想起了前几天送货时,看到城门口张贴的征兵告示,上面写着 “金兵入侵,急需粮草与士兵,保卫家国,义不容辞”。
这些画面在他脑海中交织,一股强烈的情绪在他心中涌动。他走到肖雯雯面前,郑重地说:“姐姐,我想参军。”
肖雯雯愣住了,她看着刘平安坚定的眼神,心中一紧:“平安,你知道参军意味着什么吗?战场上很危险,随时可能会丢掉性命。”
“我知道,” 刘平安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少年人的志气,“可是姐姐,我不想再看到有人像爹娘一样饿死,不想再看到金兵欺负我们大宋的百姓。我想保护你,保护弟弟妹妹,保护我们的国家!”
其他孩子听到这话,都安静下来,小虎拉着刘平安的衣角,小声说:“平安哥,你不要走好不好?”
刘平安摸了摸小虎的头,眼眶有些发红,却依旧坚定地说:“小虎,等我打败了金兵,就回来陪你们,到时候我们就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了。”
肖雯雯看着刘平安,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刘平安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担当,她不能阻止他追求自己的理想。但一想到战场上的危险,她又忍不住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