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一品豆妃 > 第285章 雷霆反击定风波

第285章 雷霆反击定风波(1 / 1)

翌日大朝,气氛凝重。都察院刘御史再次出班,言辞恳切却又咄咄逼人,重申皇亲国戚涉足商贾之弊,虽未直言安王府,但意指已然明确。

几位官员随之附和,要求陛下下旨申饬,以正视听。

龙椅之上,皇帝神色莫辨,目光扫向立于武官班首的萧景致:“安王,对此,你有何话说?”

萧景致稳步出班,身姿挺拔,气度沉凝。他并未直接反驳刘御史,而是面向皇帝,拱手朗声道:“启禀父皇,儿臣以为,刘御史所言‘与民争利’、‘败坏朝纲’,确需警惕。然,凡事需察其根本,观其实效。”

他顿了顿,声音清晰传遍大殿:“ ffee官引,乃父皇金口推行,旨在提升漕运效率,惠及万千漕工。自推行以来,漕运延误减少两成有余,漕工因精神提振,意外损伤亦大幅降低,此乃实绩。边关‘以商稳边’之策,亦是父皇首肯,旨在以贸易消弭纷争,稳固疆土。如今边境部落因互市得利,冲突锐减,边境安宁,此亦是实绩。”

他目光扫过刘御史等人,语气转冷:“参与此二事之商号,皆严格遵循朝廷法度,依法纳税,雇佣百姓,未曾有半分逾越。其所获之利,大半归于国库与地方,惠及民生。若此等利国利民之事,只因参与者与皇家有亲,便要被视为‘与民争利’、‘败坏朝纲’,儿臣敢问,莫非只有让漕运低效、边关动荡,才算是合乎‘规矩’?才不算是‘与民争利’?”

他这一番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将对方的指控置于“国计民生”的实绩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更是巧妙地将“皇家有亲”这一点,从攻击的靶子,转化为了尽心为国、不避亲嫌的佐证。

刘御史脸色涨红,急声道:“王爷此言差矣!臣并非质疑国策,而是认为皇室成员涉足具体经营,易生弊端,恐损皇家清誉!”

“清誉?”萧景致冷笑一声,“皇家清誉,在于心系黎民,在于功在社稷!而非困守虚名,坐视利国良策受阻!刘御史口口声声恐生弊端,敢问,苏记经营,可曾偷漏一文税赋?可曾强占一亩良田?可曾仗势欺压一户百姓?若有实证,本王即刻请旨,严惩不贷!若无线索,仅凭‘风闻’二字,便妄加揣测,攻讦亲王,动摇国策,此举,又与构陷何异?!”

他言辞犀利,气势逼人,最后一句更是直接质问刘御史的用心。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许多中立官员暗暗点头,安王所言,句句在理。苏记参与之事,确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若因身份便一味否定,未免因噎废食。

皇帝高坐龙庭,将众人神色尽收眼底,终于缓缓开口:“安王所言,不无道理。朝廷用人行事,当观其效,察其心。 ffee官引与边关互市,成效斐然,此乃众目所见。参与商号,既遵法度,有利国家,便不当因经营者身份而另眼相待。”

他目光落在刘御史身上,语气平淡却带着威压:“刘爱卿忧心国事,其心可嘉。然,风闻奏事,亦需谨慎,不可捕风捉影,动摇国本。此事,到此为止。”

皇帝金口一开,一锤定音。刘御史面如死灰,冷汗涔涔,再不敢多言。

退朝之后,萧景致与苏碗在府中相见,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这场风波,以他们的全面胜利而告终。经此一役,朝野上下皆知,安王夫妇地位稳固,圣心眷顾,绝非宵小之辈可以动摇。豆妃之名,在经历了风雨洗礼后,愈发显得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