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道门暗涌(1 / 2)

太极殿内,随着李世民和秦哲的离去,那股令人窒息的威压才渐渐消散。

百官们面面相觑,个个后背都被冷汗浸湿,却无人敢交谈,只是用眼神快速交流着惊惧,然后低着头,步履匆匆地退出大殿,生怕走慢一步就会惹祸上身。

皇帝那句“诛九族”可不是开玩笑的。今日殿内所言,关乎佛门存亡,更关乎未来国策,谁敢泄露半个字?

片刻后,宏伟的宫殿内便空旷下来。

钦天监,值房。

门窗紧闭,只留一扇小窗透气。袁天罡和李淳风相对而坐,中间摆着一壶刚沏好的清茶,但谁也没心思喝。

两人早已褪去了在朝堂上那副谨小慎微的术士模样,眼神锐利,气息沉凝,恢复了不良帅的本色。

袁天罡轻轻摩挲着温热的茶杯,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低沉:“师弟,今日之事,你怎么看?”

李淳风深吸一口气,脸上仍残留着一丝震撼:“师兄,秦王……真乃神人也。

数年前,他初入龙首原时,便曾与你我夜谈,提及道门危机,言及贞观年间会有一僧人名玄奘,矢志西行取经,若成,则佛门大兴,道门式微。”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当时你我虽惊,却也将信将疑。

可今日……这玄奘竟真的活生生站在了朝堂之上,所言所行,与秦王当年预言分毫不差!这……这已非推演卜算所能及,近乎……未卜先知了。”

袁天罡缓缓点头,神色凝重:“是啊。如今想来,恍如昨日。

若非秦王当年点醒,道门依旧沉溺于丹鼎符箓,热衷于为权贵推演吉凶,折损根基,脱离百姓。何来今日之新局面?”

他语气中带着庆幸:“更幸得秦王不弃,授我二人不良帅之职,执掌暗夜利刃。否则,你我如今恐怕也如那些惶惶不可终日的官员一般,只能随波逐流,何谈振兴道门?”

李淳风给两人斟上茶,压低声音:“师兄所言极是。借着龙首原提供的活字印刷之术,

我们将《道德经》、《阴符经》等典籍大量刊印,价格低廉,童叟皆可购。又按秦王建议,在各地开设‘清心学馆’,教授稚童识字明理,兼授医理、农时、算术等实用之学,道士们亦时常义诊施药。”

他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如今,道门在民间声誉日隆,学子日益增多。虽在权贵中的影响力或许还不如佛门根深蒂固,但在百姓心中,根基已大为不同。此乃扎根本土、服务生民之实效,非空谈佛法可比。”

袁天罡接口道:“这便是秦王所言‘活水’之道。

道法自然,亦当与时俱进,融入民生。如今佛门自乱阵脚,正是我道门趁势而起的大好时机。

各地道观选址兴建之事,需加快进行。不仅要在大唐各州县,更要……看得更远。”

他目光投向窗外,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秦王既有经略海外之雄心,我道门岂能落于人后?

澳大利亚那片新土,不良人先遣队已经营半年,根基初定。那里天地广阔,正合我道门清静无为、道法自然之宗旨。

当派遣得力弟子,携经典、技艺前往,建立海外祖庭,为道门留一脉真正的‘世外桃源’,亦可为将来……预作准备。”

李淳风眼中精光一闪:“师兄与我所见略同!此事宜早不宜迟。可挑选心性坚定、兼具医术、农学或匠作之能的年轻弟子,以传播文化、帮扶土人之名前往。有不良人暗中护持,当可无虞。”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冷厉:“至于大唐境内,佛门此番遭秦王当头棒喝,玄奘又被推至台前整顿,内部必然分裂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