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任命,对何卫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离开熟悉的部队,投身陌生的地方工作,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各项政策尚在探索的时期,招商引资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何卫国骨子里继承了父亲的韧劲,他二话不说,收拾好行囊,告别了部队的战友,奔赴羊城。
初到羊城,何卫国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彼时的羊城,虽然已经成为改革开放的试点城市,但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外资对中国的投资环境也心存疑虑。
何卫国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先深入调研,走遍了羊城的大街小巷、工业区和开发区,摸清了当地的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
他发挥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牵头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营商环境。
为了吸引外资,何卫国亲自带队赴香港、澳门考察,参加各种招商推介会。
他不善言辞,却凭着真诚和务实打动了不少客商。
有一次,在香港的招商会上,面对一群持观望态度的外商,何卫国没有空泛地宣传,而是详细介绍了羊城的区位优势、劳动力资源和优惠政策,还当场承诺:“只要你们来羊城投资,我们一定提供最好的服务,解决你们的后顾之忧。”他的坦诚和担当,让不少外商动了心。
工作中,何卫国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严谨和自律。
他拒绝一切不必要的应酬,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招商引资上。
遇到困难和阻力,他从不退缩,而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在他的努力下,一批外资企业相继落户羊城,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羊城的工业区渐渐热闹起来,厂房拔地而起,生产线轰鸣作响,处处洋溢着改革开放初期的蓬勃朝气。
远在香港的何雨阳,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了父亲退休、儿子赴任羊城的消息,心里百感交集。
他为父亲功成身退、安享晚年而欣慰,也为儿子投身改革开放、大展拳脚而骄傲。
更让他激动的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起,他等待多年的回归时机,终于来了。
他站在科创集团的办公室里,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手指轻轻落在中国大陆的版图上,尤其是羊城的位置。
这些年,他的商业帝国早已遍布全球,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
如今,大陆的大门已经敞开,他终于可以带着自己的事业,回到故土,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1978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份。
何大清在四合院安享天伦,回味着一生的荣耀与坚守;何卫国在羊城披荆斩棘,书写着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而何雨阳,则在香港蓄势待发,准备踏上魂牵梦萦的归乡之路。
何家三代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以不同的方式,见证着国家的转折与崛起,也迎接着属于他们的崭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