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兑换黄金(1 / 2)

摸清香港的底细后,陈阳(何雨阳)心里的第一盘棋,便是将空间里的黄金变现——这是他在香港立足、发展的第一桶金,更是他后续布局的底气。

空间里的黄金,一部分是当年从娄氏公馆收来的金条、金元宝,一部分是这些年低调行事时,用零散财物兑换积攒的,林林总总加起来足有数百斤,堆在空间里像一座小小的金山。

这么大的量,若是集中在一家银行兑换,必然会引起轰动,甚至引来港英当局的调查,这是他最不愿看到的。

他早有打算,挑了四家香港最具规模且互不隶属的银行——汇丰、渣打、有利、恒生,每家银行只兑换一部分,控制在“大额却不扎眼”的范围内。

出发前,他从空间里取出四袋黄金,每袋五十斤左右,用厚实的帆布包装好,外表看不出任何端倪。

第一站是汇丰银行。

陈阳穿着一身体面的西装(从空间里取出的存货),拎着帆布包走进大厅,径直走向VIp柜台。

“先生您好,请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柜员是个金发碧眼的洋人,态度礼貌却带着几分审视。

“兑换黄金。”陈阳语气平淡,将帆布包放在柜台上,拉开拉链,露出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金条,金光刺眼。

柜员瞳孔一缩,连忙叫来主管。

主管是个中年华人,见多识广,却也被这一袋金条惊了一下,连忙将陈阳请进贵宾室。

“陈先生,这些黄金纯度?”主管小心翼翼地问。

陈阳拿出一块金条递给他:“足金,你们可以检验。”银行的鉴定师很快赶来,一番检测后,点头示意纯度极高。

兑换过程很顺利,银行按当日牌价给了他足额的港币现金,厚厚的几沓钞票被陈阳收进帆布包,全程面不改色。

接下来的三天,陈阳依次去了另外三家银行,流程如出一辙。

每次兑换,银行职员都免不了惊讶,却没人敢多问。

在香港,大额黄金兑换虽不常见,却也并非没有,加之陈阳身份合法、黄金纯度无可挑剔,银行只想着做成这笔生意,没人愿意自找麻烦。

四笔兑换下来,陈阳手里的港币已达数百万之巨,在1971年的香港,算得上是顶尖富豪。

但他并未满足,在每家银行办理业务时,他的念力早已悄然扩散开来。

穿越三十余年,签到系统虽不算逆天,却也从未断过加持——每日签到的“强身健体”“精神凝练”,偶尔触发的“技能升级”,让他的修为早已突破到“见神不坏”之上,肉身强横,精神力更是恐怖。

念力不仅能隔空取物、探查环境,更是能穿透墙壁,清晰感知数千米内的一切动静。

每进一家银行,他的念力便如无形的触手,顺着墙壁、电梯井、通风管道延伸,精准锁定金库的位置——有的在地下三层,由厚重的合金门守护,周围布满监控和红外报警;有的在大厦底层,由荷枪实弹的守卫轮班值守。

他将每家银行金库的方位、结构、守卫换班时间、监控盲区,都一一记在心里,像一张精密的地图,刻在脑海中。

更关键的是,系统早年解锁的“隐身术”,如今已能做到完美隐匿——不仅肉眼不可见,更是能屏蔽红外、声波探测,哪怕站在守卫面前,也绝不会被察觉。

这一切,都为他夜里的行动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