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去香港(2 / 2)

何雨阳看着弟弟,心里百感交集,端起酒杯又喝了一杯,起身道:“我走了。”

“我送你。”何雨柱跟着站起来,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个布包塞给他,“里面是点干粮和几件厚衣服,路上用得上。”

深夜的北京街头,一片死寂。

何雨柱骑着自行车,载着何雨阳往火车站赶,路灯昏黄的光拉长了两人的影子,一路无言,却胜过千言万语。

到了火车站,何雨柱帮哥哥拎着帆布包,看着他检票进站,直到身影消失在人群里,才转身默默离开。

他知道,哥哥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或许,是再也回不来了。

火车一路南下,拥挤不堪,车厢里充斥着汗味和劣质烟草的味道。

何雨阳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帽檐压得极低,尽量不与人对视。

沿途每到一个站点,都有穿着红袖章的人上车检查,他每次都提前把帆布包放在脚边,手紧紧攥着,心里捏着一把汗。

颠簸了三天三夜,火车终于抵达广州。

这座南方城市比北京多了几分烟火气,街头巷尾的粤语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水汽和海鲜的腥味。

何雨阳按照商人的指示,找到了位于城郊的一处小客栈,接头的人是个皮肤黝黑的船家,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跟我走,半夜出发,别说话,别回头。”

他跟着船家穿过狭窄的街巷,来到珠江边的一个僻静码头。

夜色浓稠,江面上停泊着一艘小小的渔船,只能容纳五六个人。除了他,还有两个同样要去香港的人,都是神色紧张,互不说话。

船家检查完每个人的“路费”,把他们赶上船,叮嘱道:“躺下,别出声,遇到巡逻艇就别动。”

渔船悄悄驶离码头,融进漆黑的江面。江风带着寒意,吹得人瑟瑟发抖。

何雨阳躺在船舱里,听着江水拍打船身的声音,心里五味杂陈。

他想起了北京的四合院,想起了母亲的笑容,想起了弟弟的叮嘱,想起了那些他帮助过的人,也想起了这个动荡时代里的种种苦难。

不知过了多久,远处传来微弱的灯光,船家低声道:“快到了。”何雨阳慢慢坐起来,望着那片越来越亮的灯火,眼里泛起一丝微光。

那是香港的方向,是他逃离乱象、寻求新生的目的地。

渔船靠岸时,天刚蒙蒙亮。

何雨阳踩着湿漉漉的码头地面,看着眼前陌生的城市。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与北京的压抑截然不同。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满是新鲜的气息,带着自由与希望的味道。

他拎着简单的帆布包,转身望了一眼北方的方向,心里默念:“娘,老弟,等我站稳了,就接你们过来。”然后,他毅然转身,融入了人流之中。

1971年的这场南迁,是何雨阳在时代洪流中的一次勇敢逃离,也是他人生的全新开始。

北京的阴霾渐渐远去,香港的晨光洒在他身上,照亮了他未来的路。

而远在北京的何雨柱,还在默默守护着家人和四合院,等待着与哥哥重逢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