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是我们共同创造的坟墓。它每天都在那里,绕着地球旋转,提醒我们愚蠢的代价。”
这句话击中了双方内心最深的恐惧。当晚的会谈,氛围微妙变化。双方开始务实地讨论技术性问题:
如何实现“脱离接触”? 双方舰队后撤的路线、距离、验证机制。
如何避免“意外冲突”? 建立紧急热线,规范危险机动行为。
谈判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双方均同意“暂时停火”应作为第一步,但对“停火”的定义和范围争论不休。
5. 成果:脆弱的共识
经过三天两夜高度紧张、时而中断的密谈,双方达成了一个极其简短、完全不具法律效力的“谅解备忘录”,主要内容仅三点:
双方原则同意,“尽最大努力”避免在接下来72小时内发生新的军事冲突。
指定一个第三方(瑞士军方)的加密频道,用于传递“极其紧急且重要的”信息。
双方将“积极考虑”本国领导人进行紧急视频通话的可能性。
______
本章结尾:
张建国和温特斯在日内瓦机场分别登上飞往北京和华盛顿的航班,自始至终再无交流。他们各自带回的,不是和平协议,仅仅是一条比蛛丝还细、随时可能断裂的“沟通线路”。但在核战争阴云密布的时刻,这条秘密通道的存在本身,就是黑暗中唯一的一丝微光。成败与否,完全取决于北京和华盛顿的最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