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人类2.0(1 / 2)

“熵的胜利”为文明赢得了以十亿年计的时间,而“群星宣言”则展现了文明拥抱深空的决心。然而,人类的肉体凡躯,依然是探索浩瀚宇宙最脆弱的环节。长期太空生活带来的生理退化、对复杂生命维持系统的依赖、以及地外环境潜在的未知病原体,始终是束缚人类脚步的无形枷锁。

在联邦伦理委员会经过数十年激烈而审慎的辩论后,一个划时代的决议得以通过:启动 “普罗米修斯之子”计划,旨在通过基因编辑与生物工程,创造新的人类亚种——“人类2.0”,使其天生适应星际生存。这并非淘汰旧人类,而是为文明提供一个面向未来的新选择。

一、 设计的蓝图

“人类2.0”的设计目标并非创造“超人”,而是打造“星际公民”。其核心改良包括:

辐射抗性:强化dNA修复机制,引入耐辐射微生物的基因片段,使其能有效抵抗宇宙射线和太阳耀斑的伤害,大幅降低太空癌变风险。

低重力适应性:优化骨骼密度调控和肌肉代谢系统,避免长期失重或低重力环境下的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

内环境稳态:增强心血管系统效率和体液调节能力,能够更快适应重力变化,减少对加压服和药物的依赖。

新陈代谢优化:提升能量利用效率,并能从更广泛的食物来源(包括一些合成营养膏)中获取能量,减少对特定生态圈的依赖。

信息处理增强:轻微优化神经网络结构,提升对复杂数据流的本能处理能力,更好地与飞船AI和联邦网络交互。(此条争议最大,最终版本仅为潜在能力预留接口,而非强制表达)

二、 伦理的边界

计划的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最严格的伦理监督。

自愿原则:只有经过严格心理评估和基因筛查的志愿者父母,才能申请孕育“人类2.0”后代。

可逆性与开放性:所有基因修改都力求保持在“增强”而非“重写”的范围内,并尽可能保持基因组的开放性,确保其后代仍能与基础人类通婚并产生健康后代,避免种族隔离。

“守护灵”监护:白泽被赋予监护职责,监控每一个“人类2.0”胚胎的发育全过程,确保无预期外的基因脱靶或表达异常。

平等权利:联邦法律明确规定,“人类2.0”享有与基础人类完全同等的所有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