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宣言”的广播,是文明在哲学与外交层面上的大胆飞跃。而在现实的物理宇宙中,所有文明最终极、最基础的敌人从未改变——那便是熵增,宇宙最终热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恒星的衰老与死亡,是这一法则最直观的体现。对人类而言,太阳的寿命倒计时,始终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然而,“逆熵协议”的理论,以及从月球遗迹和猎户座忏悔录中解析出的碎片化超技术,指向了一种可能性:局部、暂时地逆转熵增。经过联邦科学界数个世代的不懈努力,汇聚了五个文明的顶尖智慧,这个曾经被视为禁忌的梦想,终于迎来了实践的曙光。
一、 “狄俄尼索斯”工程
这项名为 “狄俄尼索斯”(dionys) 的工程,其目标并非创造能量(“人造奇点”已解决能源问题),而是进行一项更根本的操作:干预太阳核心的核聚变过程,减缓其燃料消耗,从而显着延长其稳定燃烧的寿命。
工程的核心是一个巨大而精密的装置——“熵调节器”。它被部署在太阳近日轨道上,其外形并非实体结构,而是一个由多重能量场和引力透镜构成的、不断变化的复杂几何结构。
二、 逆流而上
“熵调节器”的工作原理超越了常规物理:
信息注入:装置并非向太阳注入物质或能量,而是向其核心发射一种特殊的量子信息场。这种信息场基于“逆熵协议”,能够与构成太阳的微观粒子发生极其微妙的作用。
概率操控:其目的不是改变物理定律,而是影响微观粒子反应的概率。它极其轻微地抑制了质子-质子链反应中某些低概率、高耗能的分支反应路径,同时促进了更高效、更“经济”的反应路径。
“催化”而非“驱动”:整个过程类似于一种宇宙尺度的“催化”。它没有提供额外能量,而是通过优化反应过程,让太阳以更高的效率利用自身的燃料,从而降低每秒的能量消耗率,达到“延寿”的效果。这就像一位高超的调琴师,轻轻拨动琴弦,让乐器发出更持久、更悦耳的音符。
三、 点燃“新太阳”
启动日,整个联邦的目光都聚焦于此。
“熵调节器”无声地运转起来。没有炫目的光爆,没有震动的波束。只有监测太阳活动的无数传感器,传回令人窒息的数据流。
起初,一切似乎没有变化。
然后,太阳物理学泰斗惊呼起来:“核心温度……下降了0.001开尔文!氦积累速率预测曲线……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