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元宵节(1 / 2)

“怜儿这个名字有些不好听,于是我给她重新换了一个——如意。听说还许了人家。但她爹生了重病,吃了不少药还不见好,最后钱花了不少,人也没留住。可家里还有两个弟弟,母亲一狠心就把她送进了郡主府,本来签的是活契,时候到了出来嫁人,可寿阳郡主见了她这副模样,直接把活契改成了死的,她们母女都不识字,摁完手印后,想后悔的来不及了...”——李华《世子升职记》

李华这几日确实忙得脚不沾地,仿佛有赴不完的宴请和酬酢。今日是某位老臣的家宴,明日又是什么堂会,后日又是衙门里的团拜酒……每每都要到深夜,才带着一身酒气疲惫地回到自己院子,经常连话都顾不上多说几句,便倒头睡去,冷落了院里的一众女子。

直至元宵佳节这天,外间的应酬总算暂告一段落。李华也终于得以清闲下来,有心好好补偿一下院里的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王府内早已是灯的海洋。李华兴致勃勃地领着詹涂焉、李玉兰、等人,沿着挂满各色花灯的廊庑漫步赏玩。流光溢彩映照在佳人们的笑脸上,更添几分娇媚。

行至灯谜区,只见各式彩纸条随风轻扬,上面写着各式谜语。李华笑道:“都试试,猜中了我有赏!”

詹涂焉是众女中识字最多、心思最灵巧的,她特意挑了一个看似颇难的谜条,只见上面写着:平地盖起三楼。她凝眸思索片刻,眼中便闪过慧黠的光芒,对李华笑道:“殿下,这个谜底,想必是个‘且’字。”

李华闻言,在掌心比划了一下——“平地”为一横,“盖起三楼”为叠起的三横,组合起来正是“且”字!他恍然大悟,鼓掌笑道:“妙!焉儿果然伶俐剔透!”当即赏了她一支精巧的羊脂玉簪。

接着,李玉兰也被吸引,看向另一个谜面:生男育女。她沉吟了一会儿,不太确定地轻声道:“这……似乎暗合一个‘好’字?女子有子即为好。”

李华一听,拍手叫好:“正是!正是‘好’字!玉兰也猜得准!”他正欲赏赐,一旁的牡丹却抢先笑着打趣道:“玉兰姐姐心思巧,身段更好,一看就是宜男之相,将来定能为世子殿下添不少健壮的麟儿呢!”

这话说得李玉兰顿时羞红了脸,低下头去。李华被牡丹这话勾起了兴致,忽然想起昔日那游方老道给自己批的命数,竟脱口而出,得意洋洋地说道:“说起子嗣,曾有老道给我算过,说我命中有二十五子嗣之福,十男十五女!你们啊,”他笑着环视身边众女,目光在她们羞红的脸上逡巡,“私下里可以好好分分,琢磨琢磨各自要为我生几个?”

这番话说得直白又荒唐,众女一听,顿时个个面红过耳,羞得无地自容。詹涂焉更是又羞又嗔,忍不住悄悄伸手,在李华腰间软肉上不轻不重地掐了一把,低啐道:“殿下真是……什么浑话都敢说!”

接下来,一人又猜了一个,就连如意都猜对了一个,李华毫不吝啬,都赏。

眼看逛得差不多了,刘女使步履匆匆地寻来,禀告世子:“殿下,前面戏台已开锣了,今日请的是江南极负盛名的‘锦秀班’,唱腔做派都是一绝,王妃请您过去看戏呢。”

李华正觉赏灯猜谜有些乏了,闻言便带着一众侍妾,浩浩荡荡往戏台方向走去。

行至半路,恰巧遇上也正往戏台去的蜀王妃。蜀王妃见儿子身后跟着一群花枝招展、环佩叮当的侍妾,不由得停下脚步。

众女见到王妃,赶忙敛衽躬身,齐齐行礼问安:“参见王妃娘娘。”

蜀王妃目光在儿子和他身后那群莺莺燕燕身上扫过,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对着李华嗔怪道:“你这个没心肝的小猢狲!前几日我赏你的那些好东西,估计一转手,都叫你散给这些丫头片子了吧?倒是一点也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