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澈刚放下筷子,门口传来刹车声,一辆黑色轿车停在厂房门口。下来两个男人,一个穿着西装,头发梳得整齐,另一个穿着夹克,手里拿着公文包,径直朝车间走来。
阿澈迎上去:“两位,有事吗?”
穿西装的男人递过来一张名片:“你好,我叫周明,是县城‘味香园’脆片厂的老板。这位是我的技术员,老刘。听说你家脆片最近卖得火,过来学习学习。”
阿澈心里咯噔一下,味香园脆片厂他知道,在县城开了五年,规模比他大,以前是本地脆片的老大。他接过名片:“周老板客气了,我们就是小厂子,谈不上学习。”
“别谦虚,”周明笑着环顾车间,眼睛扫过新机器,“你这新厂房、新设备,看着就气派。听说惠民超市零食节,你家脆片卖断货了?”
“运气好而已。”阿澈没多透露,领着两人在车间外围转了转,没让他们靠近配方和生产核心区域。
老刘一边看一边问:“你们这脆片口感不错,用的是什么烤箱?温度怎么控制的?”
老林正好在旁边调机器,接过话:“就是普通烤箱,温度都是按经验来的,没什么特别的。”
周明笑了笑,没再追问,又聊了几句就走了。送走两人,李根皱着眉:“老板,这周明肯定没安好心,说不定是来偷配方的。”
“我知道,”阿澈说,“以后大家多留意点,陌生人别让进车间,配方和操作流程,别随便跟外人说。”
“放心吧,老板,我们心里有数。”众人点头。
没过多久,孙超和张强送货回来,脸上带着急色:“老板,出事了!咱们给城南福满多超市送的货,他们说有两箱小包装脆片漏气了,让咱们要么换货,要么退款。”
“漏气了?”阿澈赶紧问,“是包装的问题还是封口机的问题?”
“我看了,是封口没封好,”孙超说,“张大姐她们装的时候可能太急了,没注意。”
阿澈皱起眉:“马上给他们换货,这两箱拉回来销毁,不能再卖。张大姐,以后装完包装,一定要检查封口,封不好的坚决不能出厂。”
“知道了老板,是我们疏忽了。”张大姐有点不好意思,“以后我们每包都检查,保证不出问题。”
处理完这事,阿澈刚坐下,手机又响了,是个陌生号码。接起来,对方是邻市一家连锁超市的采购,姓吴。
“阿澈老板,我是听惠民超市的王经理推荐的,说你家脆片味道好,供货也及时。我们超市有十家分店,想跟你合作,首批要两千箱大包装,八万包小包装,五天内交货,行不行?”
阿澈心里一喜,邻市的连锁超市,这可是个大客户。但他很快冷静下来,两千箱大包装,八万包小包装,五天时间太紧了,就算加班,恐怕也赶不上。
“吴经理,感谢信任,”阿澈说,“但五天时间太短了,我们产能有限,最少得七天才能交货,你看行不行?”
“不行啊,”吴经理急了,“我们下周末要搞店庆活动,必须五天内到货。你要是能赶出来,以后我们长期合作,价格好商量。”
阿澈犹豫了,这单要是接了,能打开邻市的市场,但五天时间确实太紧张,万一赶不出来,不仅丢了客户,还坏了名声。要是不接,又太可惜了。
“吴经理,我跟团队商量下,半小时后给你答复。”阿澈说。
挂了电话,阿澈召集众人开会:“邻市有家连锁超市,要两千箱大包装,八万包小包装,五天交货。接不接?”
“接啊!”李阳第一个说,“这可是大客户,接了咱们的脆片就能卖到邻市了。”
“可五天时间太紧了,”孙超说,“咱们现在每天满负荷生产,也就出三百箱大包装,一万五千包小包装,五天最多出一千五百箱,七万五千包,还差五百箱,五千包,根本赶不上。”
“加班啊,晚上多干两小时,说不定能赶出来。”赵亮说。
“不行,大家刚休息两天,再高强度加班,身体扛不住,而且容易出错。”阿澈说,“要是出了质量问题,反而不好。”
老林想了想:“老板,咱们可以优化流程,比如原料加工和烤制同步进行,包装区再加点人手,说不定能提高效率。”
“加人手?现在去哪招人啊?”李根说,“上次招人就挺难的,临时招人也不熟练,反而拖慢进度。”
玲玲突然说:“老板,我有个主意,我老家有几个亲戚,最近没事干,手脚麻利,我可以叫他们来临时帮忙,按天算工资,应该能行。”
阿澈眼前一亮:“这个办法好!玲玲,你赶紧联系,能叫几个人来?最好是能装包装的,包装区最缺人手。”
“我老家离这不远,骑车半小时就到,我叫三个亲戚来,都是常年在家干活的,肯定靠谱。”玲玲说。
“好,那就这么定了!”阿澈拍板,“接下这单!从今天开始,早上六点半上班,晚上九点下班,中午休息一小时。玲玲,你赶紧联系亲戚,今天下午就让她们来试岗。老林,你带着赵亮、刘勇,尽量提高烤制效率,三台烤箱不停转。张大姐,你带着包装区的人,加上玲玲的亲戚,加快包装速度。孙超、张强,送货尽量安排在上午,下午回来帮忙包装。王小虎、李根,负责原料加工和成品入库,别耽误事。”
“好嘞!”众人齐声答应,虽然知道会很累,但想到能打开邻市的市场,都很有干劲。
散会后,玲玲赶紧给老家亲戚打电话,很快就联系好了三个人,都是四十多岁的妇女,下午就能到。
阿澈给吴经理回了电话:“吴经理,我们接了!五天内保证交货,质量你放心。”
“太好了!”吴经理很高兴,“我现在就打一半定金给你,剩下的货送到后结清。”
挂了电话,阿澈松了口气,接下来就是全力以赴赶订单了。
下午两点,玲玲的三个亲戚来了,分别叫刘梅、赵芳、陈桂。阿澈简单跟她们说了下待遇,按天算,一天两百块,管饭,她们都很满意。
张大姐带着三人熟悉包装流程:“红色麻辣,黄色原味,绿色海苔,紫色番茄,棕色烧烤,每包装二十克,封好口,检查一下,别漏气。”
三人学得很快,虽然速度不如老员工,但很认真,每包都仔细检查,没出什么错。包装区一下子多了三个人,速度明显快了不少。
烤制区也在全力运转,老林调整了流程,原料加工好一批,马上送进烤箱,烤好一批,立刻送到包装区,不耽误时间。赵亮和刘勇轮流盯着烤箱,连喝水的时间都顾不上。
孙超和张强上午送完货,下午就回来帮忙搬箱子、打包,两人累得满头大汗,也没抱怨。
王小虎和李根负责原料加工,电动粉碎机不停转,两人轮流上,保证原料供应不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