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帝国暗面 (秦汉-三国)
第59章:西出蜀道
三日之期,转瞬即至。
圣地之内,弥漫着一种不同于此前备战肃杀的凝重气氛。这一次,不再是固守,而是远征,是主动将战火引向那盘踞着更强大黑暗的远方。
燧烨利用这最后的三日,几乎不眠不休。他不再尝试去驾驭更多“镇岳九碑”的力量,那需要水磨工夫,非短期可为。他将全部精力用于两件事:一是彻底巩固自身恢复七成多的力量,尤其是熟悉那缕已能初步掌控的“锐金之气”与“离火精粹”,力求在实战中能更快、更精准地施展;二是与巽长老及几位最年长的遗族祭司进行了一次次长谈,深入了解所有关于“黑曜石部落”及其“影”之力量在上古记载中的特性、弱点,以及西凉之地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知己知彼,方能于万军与黑暗之中,觅得那一线胜机。
阿弃同样没有闲着。在遗族战士“磐”的倾囊相授下,他将那日战斗中领悟的“心火”凝练之法反复锤炼。如今他已能较为稳定地将火焰之力覆盖双臂,形成一对若隐若现的火焰臂甲,攻防一体。他甚至开始尝试将一丝“疏导”之意融入步法,使得其移动更加飘忽难测,与环境更为契合。少年人的成长,在压力与名师的指引下,日新月异。
白狰则更多时候是静静趴伏在圣地能量最为充盈的节点,吞吐着星辰月华,它冰蓝色的眼眸时而开阖,精光内蕴,其体内积蓄的力量,也在悄然增长,等待着必要的爆发。
第三日黎明,晨光尚未完全驱散夜寒,青铜巨门前,一小队人马已然集结完毕。
除了燧烨、阿弃与白狰,同行的还有十名精挑细选出来的遗族战士。他们个个身形彪悍,气息沉稳,眼神锐利如鹰隼。这是巽长老与燧烨共同商定的结果。圣地需要大部分力量守卫,但这支十人小队,皆是族中最精锐者,精通山林作战,悍不畏死,且对“影”的气息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直觉。他们将作为燧烨在西凉行动的臂助与耳目。
这十名战士,卸下了平日演练时沉重的青铜甲胄,换上了更适合长途跋涉与隐秘行动的轻便皮甲,背负着强弓、利刃以及数日份量的干粮与清水。他们的武器上,符文已被特意掩盖,以免过早暴露身份,但那份历经血火磨砺的杀气,却难以完全收敛。
巽长老亲自将一支看似普通的骨笛递给燧烨,笛身温润,刻着细密的云纹。“守护者大人,此乃‘引风笛’,吹响它,虽无攻伐之能,却能在百里范围内,让我族战士隐约感知到您的方位。若遇紧急情况,或可一用。”
他又转向那十名战士,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声音沉浑:“尔等此行,须谨记!守护者之命,便是吾族最高之谕令!尔等之性命,便是守护者手中之刀盾!纵百死,亦不可退却!”
“誓死追随守护者!”十名战士单膝跪地,低沉的吼声汇聚成一股坚定的意志。
燧烨接过骨笛,对巽长老微微颔首,一切尽在不言中。他目光扫过整装待发的队伍,最后落在阿弃那充满期待与紧张的脸上,落在白狰那沉静而强大的身影上。
“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