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穴来风必有因,天子欲南巡一事,早在京中传的沸沸扬扬。
雍城的用语是“不确定”、“传言”、“似是而非”。
京中的用语,是确定,是定论,是如何保障。
确定天子南巡,定下伴驾人员,保障一切顺利。
又是一日早朝,又是半日争论,又是散朝叹息有之、兴奋有之、更多是顾虑重重。
偏殿中,天子姬老二与中书令婓术相对而坐。
天子面带赞许,赞许中也不失尊敬。
“有劳婓爱卿了。”
“陛下何出此言,为君分忧为老臣本分。”
有本事的人,到哪里都会受到礼遇。
德高望重的人,到哪里的都会获得尊敬。
婓术既是德高望重,也有本事,虽说天子初登基不久,大部分朝政政务,二人的治国观念还是一致的。
前朝留下的烂摊子,太多太多了,想要除掉这些弊病,需激进,需冒险。
君臣在这一点上,步调一致,态度相同,破鼓就得用力锤,浪货就得使劲凿,大破方能大立。
天子想要激进犯险,朝臣不同意,不行。
朝臣想要敷衍了事,天子不同意,不行。
那么代表皇权的天子,与约束朝臣的中书令达成了一致,很多事就十分容易解决。
就好比天子要南巡,他最先说服的并不是朝臣,而是婓术。
只要说服了婓术,这位中书令自会促成这件事。
说服婓术,比天子想象要简单,简单的多。
这老头本身就想跑一趟南地,去一趟雍城,亲眼看一下山林。
俗话说的好,谁年轻时不尿床,谁洗澡时不扒拉,谁还没个年少懵懂的时候。
早在几十年前,婓术就明白了山林根本不是靠打就能收服的,靠技巧,靠套路,靠什么都行,唯独不能靠打。
可惜那时婓术人微言轻,又是南地官员远离权力核心,一封长达三千多字能够足足水上一大章节的奏折,还没京中一个六品官员放屁的动静大。
如今位极人臣,婓术依旧怀揣着那个为汉家皇朝开疆拓土的梦。
这个梦,实现了,以另一种方式,被一个比他年轻时还激进的人实现了。
“倒是苦了爱卿,需在京中监朝,若非朕执意如此,这去南巡之人应是爱卿才是。”
“陛下与伴驾诸臣前往与老臣前往何异,何况老臣虽老亦非老矣,时日尚多,自有南行之日。”
还没昭告天下,不过俩人已经定下了,婓术在京中监朝,不挪地方,注意,是监朝,而非监国。
姬老二从周玄手中接过了茶壶,亲自为婓术倒了一杯茶。
“京卫八营,出京需调离二营,余六营,上柱国暂掌兵部,陈、惠二国公各统一营,余四营。”
天子抬起头,缓声开口:“四营兵符,朕离京那日,授婓爱卿。”
婓术瞳孔猛地一缩,那常年泰山崩于顶面不改色的表情,出现了瞬间的剧烈波动。
“会出岔子,定会出岔子。”天子将茶杯推了过去,幽幽的说道:“有劳婓爱卿了。”
“陛下。”
婓术古井无波的内心,泛起了阵阵涟漪。
京中剩下六营,六支京营,天子竟将其中四营兵符交给了他,此举足以称得上是托付江山了。
这兵符交给任何人,哪怕是京中的忠犬七公,或是上柱国将军,交给任何人,意义都不大。
唯独交给婓术,交给文臣之首的婓术,才会令各营军伍无条件服从。
这也就是说,婓术可以调动数万军伍对任何心怀不轨之人先斩后奏,或是对任何人,先斩后奏,乃至,他成为那个心怀不轨之人,对任何阻碍他的人,光斩不奏。
这种信任的风险无疑是巨大的,既是魄力,也是愚蠢。
“臣,不敢辜负陛下。”
没有任何推辞,没有任何谦让,婓术风轻云淡的点了点头。
“只是老臣需得陛下一句承诺。”
“爱卿言说。”
“臣,只保京中,统管京营,臣,定保京中,唯有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