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风望去,只见一株需数人合抱的巨大古木,树干大部分已经腐烂发黑,布满了各种菌斑,但在其断裂的树心位置,却有一团散发着温暖琥珀色光晕的、形态类似灵芝但质感如玉石般的菌类在静静生长。它散发出的“鲜”气深沉、醇和,带着时光沉淀的韵味。
达瑞尔的仪器上对应显示出一个厚重、频率较低、振幅稳定的黄色波段。
“此物或可作为汤底基料,增添厚度与底蕴,但……”林小风沉吟道,“其味过于沉稳,恐掩盖本源之鲜的灵动与跳跃,使菜品显得沉闷。记下位置,或许关键时刻可作为辅佐,但非主料之选。”
他们就像是在一片浩瀚无垠、危机四伏的生命海洋中航行的探险队。默大师是那经验丰富的声纳员,凭借超凡的感知,探测着海底(雾林)的起伏、暗流与宝藏(各种“鲜”源)的方位与性质;达瑞尔则是技术官,操作着精密但在此地显得笨拙的雷达和探测器,记录着海面(能量层面)的波浪、风速与异常信号;而林小风,则是这艘破船的船长兼导航员,需要综合声纳员的直觉描述和技术官的冰冷数据,在海图上标出可能的目标,判断哪片海域风浪相对平静,哪片海域下可能藏着他们需要的珍宝,或是致命的陷阱,并最终决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下网,捕捞到那条传说中最为珍贵、能通过考验的“鲜之鱼”。
沟通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障碍。默大师的描述往往充满诗意、隐喻和主观感受,诸如“气息如处子含羞”、“其味猛若奔雷”;达瑞尔的数据则冰冷、抽象,全是频率、波长、能量级和粒子分布图。林小风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艰难的“翻译”和整合,试图在“清灵如风”和“高频低幅波动”之间画上等号,理解“醇厚如土”与“稳定重力微扰”的可能关联。有时,两人对同一目标的描述甚至看似矛盾(例如默大师感觉某物“内敛”,而达瑞尔读数显示“能量活跃”),这就需要林小风凭借自己的“厨心”——那种对食物能量和味道本质的直觉理解——去判断取舍,找出哪一方可能受到了干扰,或者这种“矛盾”是否揭示了该物体更深层的特性。
过程中,危险如影随形。一次,默大师指引向一处气息异常浓郁、芬芳诱人的区域,靠近后才发现,那是一片盛开着巨大、颜色艳丽花朵的植株,花朵中心布满粘液和蠕动的细小触须,那醉人的“鲜”气背后是模仿猎物喜好、散发出的致命陷阱。幸好林小风警觉,提前感知到那“鲜”中蕴含的一丝不和谐的“腻”与“伪”,一种刻意营造的虚假感,及时拉住默大师,带领众人险险避开。达瑞尔的仪器在近距离才发出刺耳的警报,显示高浓度神经毒素。
还有一次,达瑞尔根据仪器上捕捉到的一段异常稳定、规律的能量读数,兴奋地认为可能找到了稳定的“鲜源”或某种控制节点。结果三人小心翼翼靠近后,那“稳定”的能量突然爆发,竟是一大群栖息在一起的微小飞虫,受到惊扰后腾起,散发出刺鼻的氨水味,并且它们的分泌物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三人狼狈不堪地逃窜,达瑞尔的防护服都被蚀穿了几个小洞,发出滋滋的轻响,让他后怕不已。
失败与挫折不断累积,考验着这个临时团队的耐心与彼此间本就稀薄的信赖。达瑞尔几次几乎要放弃,用力踢打着柔软的地面,嚷嚷着“这毫无逻辑!简直是野蛮人的猜谜游戏!”。默大师则始终沉默,只是在那次飞虫事件后,更加专注地分辨着气息中可能隐藏的“伪饰”与“恶意”。林小风则承担着最大的压力,他不仅要寻找那虚无缥缈的“本源鲜气”,还要时刻调和团队内部逐渐升温的焦躁与不信任,用平静而坚定的语气分析每次得失,指出哪怕最微小的进展(例如,“至少我们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或“我们对这种危险气息有了更深的了解”),勉强维系着这支队伍不至于分崩离析。
时间在艰难的探索中一点点流逝。浓雾之外,日头想必已开始偏西,林间的光线似乎也黯淡了一丝,尽管变化微乎其微。疲惫和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着三人。
就在三人都感到身心俱疲,希望渺茫,甚至连林小风心底都开始滋生一丝怀疑之际,一直缓步前行的默大师,突然猛地停下了脚步。他那一直如同古井般平静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凝重与……一丝难以言喻的惊疑。
“此地……甚异。”他低声说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握着木杖的干枯手指微微收紧。
林小风和达瑞尔立刻警惕起来,所有疲惫瞬间被驱散。他们从未听过默大师用这种语气说话。
“前方,气息……空无。”默大师用木杖笔直地指向雾气深处的一个特定方向。
“空无?死寂区?”达瑞尔疑惑地看向自己的仪器屏幕,随即瞳孔微缩。屏幕上,指向那个区域的能量读数并非零,而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直线,平稳得令人心慌。没有波动,没有峰值,没有任何起伏,仿佛一片绝对的“寂静之墙”,与周围那生机勃勃、能量读数如同狂乱交响乐的其他区域相比,显得格外突兀、诡异,充满了不祥的意味。
“并非死寂。”默大师摇了摇头,努力寻找着词汇来描述这种他感知中前所未有的现象,“是……包容一切,又化归一切。如同宇宙诞生之前的‘奇点’,蕴含无限可能,却不显丝毫外相。无香无臭,无生无死,却又似有万物生灭于其中。老朽行走世间百载,感知过万气归虚,却从未遇过如此……如此‘无’之‘有’,如此‘空’之‘盈’。”
蕴含无限可能的……空无?极致的寂静,或许是极致的喧哗?
林小风的心脏猛地一跳,像是被无形的锤子敲中。他脑海中瞬间闪过道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中生有”的哲学思辨,想起顶级厨艺中追求的那种“至味无味”、返璞归真,用最质朴的食材激发最本源美味的境界。难道,酸婆婆所说的那缕最本源的“鲜”气,并非他们一直寻找的某种具体、强烈的气息或能量,而是这种返璞归真、化育万物、近乎于“道”的……“无”?这片“空无”,才是真正的“鲜”之源头?
巨大的风险感与一丝绝处逢生的希望同时攫住了他。这可能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也可能是一个远超之前任何危险的、终极的陷阱。
“过去看看!极度小心!”林小风当机立断,声音因紧张而有些沙哑。他没有退路。
三人屏住呼吸,将警惕提到最高,以最缓慢的速度,一步一步地向着那片诡异的“空无”之地靠近。随着距离拉近,达瑞尔仪器上的直线依旧稳定得令人心慌意乱,仿佛在嘲笑着世间一切变化。默大师脸上的惊疑也越来越重,他甚至偶尔停下,侧耳“倾听”,仿佛想从那片“空无”中捕捉到一丝一毫的声响。而林小风,则感觉到自己体内的“厨心”开始不受控制地微微震颤,不是恐惧,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共鸣,仿佛受到了某种本源力量的召唤,既亲切,又充满敬畏。
终于,他们穿透了最后一层比其他地方更加粘稠、仿佛具有阻力的浓雾,眼前的景象,让经验丰富的默大师(尽管他看不见)、坚信数据的达瑞尔和身负厨心的林小风,都在刹那间屏住了呼吸,心神被前所未有的景象所震撼——
那里没有奇花异草,没有发光菌菇,没有扭曲树木,甚至没有浓郁的雾气。只有一片清澈见底的……“空”。大约十米见方的区域,地面光滑如镜,倒映着上方被隔绝的、朦胧的天空(如果那还能被称为天空的话)。区域的中心,静静地悬浮着一滴“水”。
那是一滴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水”。它并非完全透明,内部仿佛有星云旋转,有生命初萌,有万物生灭的缩影。它没有任何气息散发出来,正是默大师感知到的“空无”。它只是静静地悬在那里,仿佛亘古如此,又仿佛刚刚诞生。它周围的空间微微扭曲,光线经过它时都似乎发生了奇异的偏折。
它既是“无”,也是蕴含一切可能的“全”。它就是这片“鲜之林”的心脏,或者说,是“鲜”这个概念的本源显化。
他们找到了。但如何取得?如何用厨艺去“料理”这近乎“道”的存在?更大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