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味界传说 > 第158章 “酸”长老的刁难与认可

第158章 “酸”长老的刁难与认可(1 / 2)

酸婆婆的身影在无边盐晶的映衬下,显得愈发瘦小,却又仿佛与这片咸涩的天地融为一体,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她看着眼前神色各异的五人,浑浊的眼珠里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考量。海风呼啸,卷起细碎的盐粒,打在脸上,带来轻微的刺痛感。

“第三试,‘咸之本源’。”她的声音不高,却奇异地穿透了海浪的轰鸣,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时限,依旧日落。要求,自行从此间获取‘咸’味,不得使用任何自带调味料。最终,需烹制一道能向老身阐明‘咸为百味之王’之道理的菜肴。”

她顿了顿,拐杖轻轻敲击着脚下的盐壳,发出清脆的声响,目光逐一扫过众人。

“‘咸’乃百味根基,能提鲜,能引甜,能压苦,能增香。然,过则为害,徒留涩滞。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何让其成为众味之君而非暴君,就看你们自己的本事了。”

“记住,这里只有最原始的盐和海产。如何获取,如何提炼,如何运用,皆是试炼。”

话音落下,她便不再多言,如同化作了一尊盐雕,只有被海风吹动的衣角表明她仍是个活物。

===行动开始===

几乎在酸婆婆退开的瞬间,科学狂人马尔克斯已如离弦之箭般冲出。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眼前不是绝地,而是一座巨大的露天实验室。他迅速打开随身携带的精致木箱,里面是琳琅满目的瓶瓶罐罐、小巧的天平、研磨器,甚至还有一小架单筒显微镜。他趴在地上,用银质小勺小心翼翼地刮取不同区域的盐晶——白色表层盐、灰色底层盐、浅褐色岩盐……每取一样,都仔细贴上标签,然后或溶于随身携带的纯净水用试纸检测酸碱,或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晶形态,口中念念有词:“氯化钠纯度……微量元素构成……吸湿性……必须找到最稳定、最纯净的样本!”

那两名上一轮侥幸过关的参与者,一个叫阿壮的精瘦汉子,啐了一口带着咸味的唾沫,骂了句“鬼地方”,便毫不犹豫地冲向波涛汹涌的海岸。他脱下外衣,扎紧裤脚,试图在嶙峋的盐岩缝隙间寻找鱼获。然而墨蓝色的海水力量惊人,一个浪头打来,他便被掀翻在地,呛了几口苦涩的海水,浑身湿透,狼狈不堪。但他不死心,爬起来继续摸索,坚信最新鲜的海货本身的咸鲜就是答案。

另一人是个面色焦灼的中年妇人,李嫂。她相对谨慎,不敢挑战大海的威严,而是拿出随身的小刀,费力地刮取那些巨大盐岩表面相对干净的结晶。盐屑纷飞,落入她带来的陶碗中。她打算用这最直接的盐来腌制或调味,心想:“既然是咸之试炼,把盐用好便是根本。”

盲人老者,被称为默伯的那位,依旧是不慌不忙。他拄着竹杖,一步步试探着,走到盐田与大海交界处的浅水盐池旁。那里海水与卤水交融,在浪花的冲刷下形成了一片浑浊的区域。他蹲下身,伸出枯瘦的手指,蘸取一点池水,放在鼻尖深深嗅闻,然后又用舌尖轻轻一点,眉头微蹙,似乎在分辨其中除了浓烈的咸涩之外,是否还夹杂了其他微妙的气息——也许是某种耐盐藻类的腥气,或是贝类残留的鲜味。他没有急于收集材料,而是沿着水线缓缓移动,用另一种方式“观察”着这片咸的世界。

林小风站在一处稍高的盐丘上,任由猛烈的海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襟。他极目远眺,这片由盐构成的“冰雪”世界在阳光下闪耀着刺目的光芒,与远处深沉的墨蓝色大海形成强烈对比,壮阔得令人心悸。

“咸为百味之王……”他心中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在这个纯粹由“咸”主宰的天地里,这句话的力量显得无比真实。盐,是味道的基石,是唤醒者,也是协调者。但它绝非一味地霸道,其“王道”在于平衡与激发。过犹不及,如何把握那个微妙的“度”,并让它服务于更宏大的味觉篇章,才是关键。

思路渐渐清晰。他需要最纯粹的“咸”,但不是那种粗糙、带有杂质的咸。他也需要极致的“鲜”,来验证咸的提携之力。甚至,他还需要一丝“甜”,来展现咸的衬托之功。他想起了怀中那仅存的几片“清心雪兰”干花,那是他在上一试中巧妙保留下来的“甜”之种子,或许能在此刻与“咸”产生奇妙的共鸣。

他没有像科学狂人那样执着于盐的成分,也没有像阿壮那样冒险下海,更没有像李嫂那样直接刮取表面盐。他的目光落在了盐田低洼处那些经过自然沉淀、相对清澈的卤水上。这种卤水是海水蒸发的中间产物,浓度极高,但杂质也较多。直接使用必然苦涩,需要提炼。

他走到一处卤水池边,用随身携带的细麻布和之前搜集到的木炭做了个简易的过滤装置,将浑浊的卤水反复过滤了几次,得到略显清澈的液体。接着,他找来了在怪石区就留意到并背负而来的一块扁平、黝黑的石板。这石板吸热性好,是天然的加热板。

寻了处背风的凹地,林小风生起一小堆火,将石板架在上面加热。待石板温度升高,他将过滤后的卤水用贝壳舀着,均匀地淋在滚烫的石板上。

“嗤——啦——!”

一阵白汽腾起,水分迅速蒸发,石板上留下了一层洁白、细腻的盐花。林小风小心地用竹片将这些初次析出、最为纯净的盐刮下来,收集在一个小碟中。这些盐,就是他准备用来指挥味觉交响乐的“精兵”,是“王”的象征。

有了“王”,还需要“臣”——承载鲜味的食材。他再次走向海边,但没有像阿壮那样直接对抗海浪。他沿着崎岖的盐岩海岸线仔细搜寻,目光如炬。在一些被海水常年冲刷形成的岩石洼坑里,他发现了一些紧贴在岩壁上的牡蛎(生蚝),它们外壳粗糙,紧紧闭合,仿佛锁住了大海的精华。此外,他还发现了一些在盐度极高的水洼中生长的、异常鲜嫩半透明的海藻。

他小心地用刀撬下几只肥美的牡蛎,又采集了一小把这种深绿色的海藻。牡蛎肉饱满,自带浓郁的咸鲜;海藻则蕴含着深邃的海洋气息,是天然鲜味的宝库。

材料备齐:自提的纯净盐,富含谷氨酸等鲜味物质的牡蛎与海藻,以及画龙点睛的“清心雪兰”干花。

一个灵感在他脑中迸发——他要制作一道极致简约却又内涵丰富的海鲜清汤,如同“开水白菜”般,于至清之中展现至味。这锅汤,将以牡蛎和海藻吊出极致的“鲜”,用自提的纯净“咸”盐精准调味,激发并统领这份鲜味,最后在汤成之时,投入“清心雪兰”,以其清雅之“甜”平衡咸鲜,带来回味与层次,诠释“咸”如何作为基石与统帅,引领“鲜”与“甜”达到和谐共生的王者之境。

林小风在避风处找好位置,开始操作。他将牡蛎肉仔细取下,与清洗干净的海藻一同放入一个临时找到的、相对完整的厚实贝壳(充当汤锅)中,加入少量过滤后的清水(用衣物收集的晨露和自带的少量淡水混合),置于小火上慢慢加热。他控制着火候,让温度恰好保持在不沸腾的“虾眼水”状态,让牡蛎和海藻的鲜味物质缓慢而充分地释放到汤中,避免过度熬煮产生浑浊或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