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赛现场的气氛,已然绷紧到了极致。
张知味那边的“八仙过海闹罗汉”已进入最后的雕琢阶段。硕大的描金白瓷盘中,用顶级食材构筑的“蓬莱仙山”已见雏形,鲍鱼如礁,海参似岩,鱼唇、花胶、竹荪等宛如奇珍异草点缀其间,浓郁的荤香混合着菌菇的山野清气,如同实质的浪潮,一波波冲击着观众的感官,令人未食已醉。他的团队成员个个神色肃穆,动作精准如手术,进行着最后的浇汁——那用老鸡、火腿、干贝等熬制滤清的金黄顶汤,如融化的琥珀,缓缓淋下,让整道菜瞬间焕发出诱人的光彩。香气再次升腾,引来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
而舞台的另一侧,林小风所在的角落,却是一种极致的“静”。
他面前没有复杂的灶具,没有堆积如山的珍稀食材,只有那口小小的砂锅,几只白瓷碗,以及那盘宛如艺术品的生馄饨。在张知味那边宏大叙事的映衬下,他的准备过程简单得几乎显得有些“寒酸”。
然而,当他开始动手煮制那最后十五分钟时,这种“静”被一种内敛而精准的“动”所取代。
他点燃炉火,蓝色火苗舔舐着砂锅底。他并未急躁,而是静静看着锅中的矿泉水从底部开始冒出细密的气泡,继而水面微滚,最终达到一种剧烈而均匀的沸腾。这种对火候的耐心掌控,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基本功。
时机已到。
林小风眼神一凝,左手端起盛放馄饨的盘子,右手如闪电般拂过,数十只馄饨如白蝶入水,划出优美的弧线,精准地滑入滚沸之中,竟未溅起多大水花。这一手“天女散花”般的下锅技巧,再次让识货之人瞳孔微缩——这不仅需要速度,更需要对角度和力道的精妙控制,确保馄饨入水不破,互不粘连。
大水滚沸。他用漏勺背沿着锅边轻轻推旋,让水流带动所有馄饨均匀受热。透明的锅体中,可以清晰看到那些元宝般的小家伙在沸水中沉浮起舞,薄如蝉翼的面皮逐渐变得透明,内部粉红(肉馅)翠绿(韭菜)的色泽隐隐透出,如同内含珠玉,诱人至极。
待所有馄饨如约般浮起,林小风手腕一抖,漏勺精准地将所有馄饨瞬间捞起,滴水不漏。下一刻,这些刚刚经历滚烫历练的馄饨,便被迅速浸入旁边一早备好的冰水盆中。
“嗤——”的一声轻响,热气遇冷蒸腾而起。
“果然是过冷河!”台下有老师傅喃喃道,“这一步险棋啊!时间短了效果不彰,时间长了面皮吸水会软烂,这分寸拿捏……”
众人的目光紧紧盯着林小风的手。他心中仿佛有着精确的秒表,不过十息之间,手腕再次一沉,将馄饨从冰水中捞起,轻轻沥干水分。经过这“冰火两重天”的淬炼,馄饨皮似乎更显晶莹剔透,隐隐泛着一种韧性的光泽。
最关键的时刻来临了。
林小风将处理好的馄饨均匀分入那几个白瓷大碗中,碗底早已静静躺着金色的蛋松、碧绿的韭菜末、深紫的紫菜和淡黄的虾皮。这些简单的配料,在此刻仿佛成了等待点亮的星辰。
他深吸一口气,双手稳稳端起那锅依旧剧烈沸腾的清水。这一刻,全场的目光,包括评委席上那些见多识广的美食大师,都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来。
只见林小风用勺子高高舀起滚水,手臂抬起,然后——如同银河落九天,滚烫的开水带着一股冲击力,从高处飞流直下,精准地冲入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