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结尔看着程然,圣光在眼底明灭,好半晌才道。“你不怕我?我是堕落天使,是被神驱逐的存在。”
“为什么要怕你?” 程然沉眉,语气平淡。“因为神不认可你,所以我就要怕你?”
他顿了顿,补充道。“在我浅薄的认知里,有一种说法,看人不能只看身份和外表,表面好人,说不定烂到根里去的大有人在。”
“多元化的世界有多样的人性,其他种族应该也一样。”
最主要的还是系统给他的底气,拉结尔要是有坏心,早就被踢出门了。
拉结尔沉默片刻,突然笑了,有些阴郁的面庞都缓和了许多,连暗影翅膀都染上了暖意。
这个变数,果然很有趣。
程然活动了一下,勉强能扶着东西走动,便立即往灶台边走。
拉结尔面色一顿,起身搀扶住他。“你要做什么?你现在需要休息。”
“我要准备摆摊的食物,也可以说是晚饭。”程然也没拒绝拉结尔的好意,大半身体重量倚在他身上,走向灶台。
“你还真是……爱自己的身份啊。”拉结尔眼神波动,有几许无奈。
程然咬着牙往前走。“你不懂。”
“那你不解释?”
“不解释。”
“……”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来到自己的战场,程然拿起铲子,挥斥方遒。
胡辣汤是中国北方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早餐汤品,以辛辣鲜香、暖身开胃的特质深入民间,尤其在河南、陕西等地成为 “早餐灵魂”。
它的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
胡辣汤的起源尚无确凿史料定论,但民间传说与饮食文化研究指向多重可能,核心可追溯至宋元时期,与中原地区的汤羹文化、辣味食材的普及密切相关。
相传北宋皇室喜食汤羹,御厨将羊肉、药材与辛辣调料(如胡椒)同煮,制成暖身驱寒的“滋补汤”。
北宋灭亡后,御厨流落民间,将配方带入河南、陕西等地,逐渐简化改良为平民化的胡辣汤。
胡椒在唐代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宋代已成为常见调料,为胡辣汤的“辣”味奠定了物质基础。
中原地区自古以小麦、杂粮为主食,且气候干燥寒冷,需辛辣食材驱寒祛湿。民间百姓将杂粮面、蔬菜、肉类与胡椒、辣椒(明代后传入)等煮成汤羹,既饱腹又暖身,逐渐形成早期胡辣汤的雏形。
胡辣汤的真正普及与定型始于明清时期,这一阶段中原地区商业繁荣,人口流动频繁,催生了适合街头快食的早餐文化,胡辣汤因制作快捷、味道浓郁而迅速传播。
明清时期,中原地区的杂粮种植(如豌豆、红薯)、家畜养殖(牛、羊、猪)普及,为胡辣汤提供了丰富原料。
民间逐渐形成“以骨汤为底,加杂粮面勾芡,配肉类、蔬菜、辛辣调料”的固定工艺,口感从早期的清淡滋补转向浓郁辛辣,更符合大众口味。
河南作为交通枢纽,周口、漯河等城镇因水运兴盛成为商贸重镇,码头、驿站周边的小吃摊将胡辣汤作为“快手早餐”,方便商旅食客快速果腹。
这一时期,胡辣汤开始出现地域特色分化,形成不同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