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嘴巴像吴主任!挺!”
“这表情…怎么有点像在思考人生?这么小就一脸深沉?”
吴德站在一旁,没有像其他新爸爸那样激动得手舞足蹈,但他站得笔直,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婴儿车,仿佛在执行一项最重要的“监护任务”。当张姐把宝宝抱起来塞到他怀里时,他身体僵硬了一瞬,然后以一种近乎捧着精密仪器的姿势,小心翼翼地托住,调整到一个“最优支撑点及通风角度”。
张姐笑话他:“吴主任!放松点!这是你儿子!不是可控核聚变装置!抱不坏的!”
吴德认真回答:“新生儿颈椎及脊柱软组织发育未全,不当抱姿可能导致生物力学损伤。此姿势可均匀分散压力,确保安全。”
众人:“……”(好吧,这很吴德。)
“算法”的尽头是爱
日子一天天过去。
吴德的电脑里,确实多了一个加密文件夹,名为《个体“吴念林”生长发育长期追踪研究》。里面详细记录着每日的奶量、睡眠周期、体重身高曲线、甚至还有…“微笑频率与刺激源关联性初步分析”、“不同材质玩具触觉偏好测试”等。
但他也会在深夜,趁着林薇薇睡着,悄悄走到婴儿床边,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个熟睡的小脸,一看就是很久。偶尔,他会伸出食指,让那只小小的手无意识地握住。那一刻,他冰山般的脸上,会浮现出一种极其微弱、却真实存在的,名为“温柔”的弧度。
(内心oS:非计划性情感体验峰值持续出现。此参数…无法被现有模型完全解释。暂定义为…系统最高优先级守护任务。)
林薇薇有时会调侃他:“吴医生,你现在是我和儿子的‘终身健康管理师’兼‘首席数据分析官’了。”
吴德会推推眼镜,回答:“职责所在。确保系统(指家庭)稳定高效运行,是核心目标。”
某天傍晚,夕阳透过窗户洒进客厅。林薇薇抱着儿子在沙发上玩,吴德坐在旁边,平板电脑上显示着论文,但他的目光却落在嬉笑的母子身上。
林薇薇忽然说:“老公,谢谢你。”
吴德:“谢什么?逻辑上,生育是双方共同行为…”
林薇薇打断他:“谢谢你…变得…比以前暖和了一点。”
吴德沉默了片刻,看着儿子抓住自己手指的小手,轻声说:“系统…需要适应环境,并持续优化。或许…是某些‘非标准参数’…导致了…积极的‘系统迭代’。”
林薇薇笑了,她知道,这大概是这个“人形AI”能说出的最接近“爱”的表达了。
市妇幼保健院的故事,仍在继续。护士站的八卦永不停歇,产房里的悲欢日日上演。而吴德医生,不,是吴德主任,依然用他独一无二的、理性到极致却又不失温度的方式,守护着新生的希望,也守护着他那个因为“意外”而变得无比圆满的小世界。
他的故事告诉人们:即使是最精密的算法,最终也可能被最质朴的情感所优化。而这,或许就是生活赋予科学,最浪漫的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