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手术室
无影灯下,气氛紧张而有序。林薇薇躺在产床上,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阵痛带来的呼吸急促与吴德冷静到极致的声音形成了鲜明对比。
“生命体征监测:母亲血压118\/76 hg,心率92次\/分,血氧饱和度99%。胎儿胎心监护:基线140次\/分,变异良好,无减速。”吴德身着手术服,口罩遮住了他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紧盯着监护仪屏幕和产程进展。他的声音通过口罩传出,平稳得像AI语音播报,但仔细听,能察觉到一丝比平时更快的语速(误差率小于0.5%)。
“宫口已开全。薇薇,跟随宫缩节奏,运用‘拉玛泽呼吸法第三阶段模式’,腹压配合盆底肌群协同发力。注意发力角度,避免无效能耗。”他一边指导,一边进行着保护性会阴操作,动作精准如微雕。
林薇薇咬紧牙关,按照他的“指令”用力,忍不住抱怨:“吴…吴德…你能不能…说点人话…比如‘加油’…‘快出来了’…之类的…”
吴德停顿了零点几秒,似乎在处理这个“非标准请求”,然后调整输出:“数据表明,最后一次发力效率提升15%。预期下次宫缩即可完成分娩。加油。进程已接近终点。”——这大概是他能做出的最接近“人话”的鼓励了。
终于,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了手术室的紧张空气!
“分娩完成。时间记录:北京时间10:28:17。新生儿Apgar评分:1分钟10分,5分钟10分。性别:男性。体重:3250克,身长35厘米,各项参数处于正常范围峰值区间。”吴德剪断脐带,将那个哇哇大哭、浑身通红的小生命小心翼翼地放在林薇薇胸前进行早接触。
那一刻,当那个温热、柔软、充满生命力的小家伙贴在自己胸口时,林薇薇所有的疼痛和疲惫都被巨大的幸福感和一种奇异的宁静取代了。她抬头看向吴德。
吴德也正看着她们母子。他摘下了口罩,金丝眼镜后的目光,依旧专注,但那种专注里,似乎注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温度?他伸出手指,极其轻柔地(与他平时操作器械的力度相比,堪称羽毛级)触碰了一下婴儿的脸颊。婴儿似乎有所感应,小嘴动了动,哭声渐歇。
(吴德内心oS实时记录:皮肤接触感知:柔软度极高,温度36.8c,湿度适宜。哭声音频分析:频率稳定,肺活量充足。此个体…系统初始化成功,硬件运行正常。与母体连接…情感反馈参数…异常活跃且…正向。定义:项目“新生命(代号:吴念林)”启动成功。
“新版本”发布与“生态系统”的升级
手术室外,一直守着消息的张姐和陈小雨,听到哭声和报喜,激动得抱在一起!
“成功了!薇薇生了!是个带把的!3250克!大胖小子!”张姐眼眶都红了,“快快快!通知林院长和袁教授!还有吴工和张老师!(吴德父母)”
消息像病毒一样瞬间传遍全院各个角落的“吃瓜群”:
“号外号外!吴主任和林薇薇的‘联合项目’成果交付了!男宝一枚!参数优秀!”
“恭喜吴主任升级为‘吴爸爸’!不知道会不会给儿子建个‘成长数据库’?”
“期待‘小冰山’或者‘小太阳’的诞生!赌一包辣条,性格随爹!”
“楼上别赌了,大概率是…‘温感可控型’?外表冷静,内心…被薇薇带偏?”
当林薇薇和宝宝被推出产房时,护士站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大家围着婴儿车,七嘴八舌地夸赞。
“哎呀!你看这眼睛,像薇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