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妇产科的男医生 > 第160章 “病原体载量超标”引发的伦理危机

第160章 “病原体载量超标”引发的伦理危机(2 / 2)

孙女士看到两位女护士,情绪稍微缓和了一点,抽泣着把“洁身自好”的“侮辱”又说了一遍。

张姐听完,心里翻了一百个白眼(对吴德),但脸上还是春风和煦:“哎呀!误会!天大的误会!妹妹,你绝对是误会吴医生了!他这个人啊…”她压低声音,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这里,跟咱们普通人构造不太一样!他说话吧,有时候就跟那自动播报似的,全是说明书上的词!‘洁身自好’在他那儿,就跟‘饭后服药’、‘多喝热水’一样,就是个标准流程建议!绝对没有半点瞧不起你的意思!他要是会拐弯抹角骂人,太阳都得打西边出来!”

陈小雨也赶紧帮腔:“是啊孙小姐,吴医生是全院出了名的‘冰山机器人’,他对谁都这样,上次有个老太太便秘,他让人家‘优化肠道菌群分布,建立规律排便生物钟’,老太太差点以为他要给自己做手术呢!”

孙女士将信将疑,哭声小了些。

张姐趁热打铁:“再说了妹妹,你这病,它就是个病!跟感冒发烧一样!得治!而且得赶紧治!吴医生说话是不中听,但他医术是这个!”她竖起大拇指,“他让你住院,绝对是为你着想!你这情况拖不得!跟谁过不去,也别跟自己身体过不去啊!至于那些糟心事…治好了病,咱重新开始!姐是过来人,听姐的,准没错!”

在张姐连哄带劝、插科打诨的“话疗”下,孙女士的情绪终于慢慢平复下来,虽然脸上还挂着泪痕,但不再嚷嚷着要走了。

张姐回头瞪了吴德一眼,示意他赶紧说点“人话”补救。

吴德接收到了信号,虽然依旧不太理解“洁身自好”为何会引发如此大的误解,但还是尝试调整沟通策略:“孙女士,我为刚才用语可能引发的歧义表示歉意。我的核心意图是:你的健康正受到严重威胁,我们需要立即采取最有效的医疗手段干预。请相信我的专业判断,住院治疗是目前的最优选择。”

孙女士吸了吸鼻子,看了看一脸真诚(虽然面瘫)的吴德,又看了看苦口婆心的张姐,最终点了点头,哑着嗓子说:“…那…那好吧…办住院吧…”

“术语标准化”的反思与“张姐话疗”的不可替代性

一场风波总算平息。孙女士被安排住进了隔离病房。

张姐叉着腰,对吴德进行“课后辅导”:“吴医生!我的吴大医生!求求您了!下次跟病人说话,尤其是这种敏感病的病人,能不能把您那本《医学术语大全》先放一放?‘洁身自好’?您咋不直接说‘请规范您的性行为以减少病原体暴露风险’呢?更招恨!您就说‘咱们先积极治病,以后记得做好安全措施’不行吗?加个‘咱们’,显得亲切!‘安全措施’,听着专业又不伤人!”

吴德若有所思地推了推眼镜:“‘规范性行为’确实更准确…但似乎更长?‘安全措施’…范围更广,但指向性不够明确…‘咱们’…属于情感修饰词,缺乏实际意义…”(他居然真的在思考措辞优化!)

张姐扶额:“……算了算了…当我没说…您还是保持原样吧…反正有我们给您‘擦屁股’…哦不,‘翻译人话’!”

这件事很快又在护士站传开了。大家都感慨:吴医生医术没得说,但这“医患沟通”技能树,怕是点歪到了外太空。也多亏了张姐这位“人形翻译机”兼“情绪灭火器”,才一次次地把吴医生从“语言陷阱”里捞出来。

而吴德,则在当晚的日记里认真记录:

【今日反思】 与性传播感染患者沟通时,需格外注意特定词汇可能引发的非医学联想及情绪阻抗。尽管“洁身自好”本意为中性健康建议,但在部分文化语境下易被误解为道德评判。后续需优化话术,可采用更技术化的描述如“坚持屏障避孕法”及“选择性伴侣时进行健康筛查”,或直接省略评价性建议,聚焦于治疗本身。结论: 精准医学需搭配“精准沟通”,后者复杂度可能更高。

(内心oS:或许…需要立项研究《针对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医学术语情感映射差异》?)

嗯,吴德医生在治愈患者身体的同时,也在艰难地学习着如何不“误伤”患者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