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星火汇聚(2 / 2)

语气带着由衷的敬重:

“可是着《神器谱》的赵老大人?晚辈陈启明,在京时便久仰老大人学识风骨,只恨无缘拜见!不意竟能在此海外之地恭迎老大人仙驾,实乃天佑我望安!”

赵士桢闻言,浑身一震。

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年轻的领袖。

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和深深的感慨:

“你……你便是那位制出‘自生火铳’、后遭构陷的陈启明?老夫在京中亦听过你之名,只道英才陨落,不想……不想你竟在此处开创出如此一番气象!”

他的目光扫过码头上林立的工坊。

听着远处传来的蒸汽机低沉轰鸣。

看着工匠们身上沾染的油污和手中精良的工具。

眼中爆发出惊人的神采:

“好!好!太好了!此地,才是我辈匠人梦寐以求之用武之地!”

同船而来的,还有几位同样因各种原因不容于故土的老工匠。

以及在东南沿海颇有名声的造船老师傅李旦的几名弟子。

他们带来了更先进的福船、广船建造技艺,甚至对西洋帆船也颇有研究。

这是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大才”!

陈启明将赵士桢一行人恭敬地迎入议事堂。

稍作安顿后,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带着赵老等人去参观岛上的核心工坊区。

看到那精密的镗床、轰鸣的蒸汽锤、已经进入实测阶段的线膛炮,以及正在改造的荷兰战舰。

赵士桢激动得手指微微颤抖,老泪盈眶。

“得遇明主!得遇明主啊!老夫那些被束之高阁、被视为奇技淫巧的图纸,终于……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他当即表示,愿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并立刻指出了当前线膛炮几个可以优化的细节。

其见解一针见血,让顾青等人茅塞顿开,敬佩不已。

那几位造船老师傅,在仔细查看了“镇海号”的设计和实物后,也是啧啧称奇。

同时提出了许多结合中西优点的宝贵建议。

尤其是在船体结构强度和恶劣海况下的适航性方面。

陈启明当即任命赵士桢为工坊总顾问,地位与顾青相当,共同主导技术研发。

其余工匠也各尽其才,被安排到关键岗位。

赵士桢一行人的到来,如同给望安岛的技术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更系统的理论知识、更丰富的实践经验。

还有中原几千年积累下的、但被僵化体制所束缚的宝贵智慧。

望安岛的技术体系,开始从“经验积累”向“理论指导与实践结合”的更高层次迈进。

更重要的是,赵士桢这等重量级人物的成功投奔,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开。

更多怀才不遇、或是在中原动荡中无法立足的工匠、技师、通晓算术水利的特殊人才,甚至一些受过教育、有心做事的书生,开始想方设法,循着各种渠道前来投奔。

望安岛的人口结构悄然发生变化。

不再仅仅是流亡的战士和水手。

而是开始汇聚各行各业的技术精英和管理人才。

人才的聚集,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工坊区的灯火彻夜不熄。

讨论声、试验声不绝于耳。

新的想法、新的设计、新的工艺不断涌现。

技术进步的速度明显加快。

陈启明站在高处,望着这片日益兴旺、充满生机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希望。

招贤纳士,如同汇聚星星之火。

每一颗火种的到来,都在为望安岛这堆巨大的篝火增添着光和热。

这汇聚而成的光芒,将照亮前行的道路。

这升腾而起的热量,将锻造出无坚不摧的力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望安岛的根基,正在人才的滋养下,变得越来越深厚,越来越坚固。

星火已汇聚,只待燎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