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风起山东(1 / 2)

吴大有升任山东都指挥佥事的消息,如同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扬州城看似平静的帷幕,也刺中了陈启明心中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山东,与扬州所在的南直隶隔黄河相望,控扼漕运咽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吴大有此人,背景复杂,与京营、郑芝龙势力乃至宫内宦官都可能有牵连,他绝非普通的武将。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被派到山东,绝非偶然!

这更像是一步精心策划的棋,意在加强对南方,特别是对漕运命脉的控制。

而自己所在的扬州,正是漕运枢纽!

一股强烈的危机感,让陈启明坐立难安。

他立刻通过翘儿,向苏慕贤发出了紧急密信,陈述了吴大有上任可能带来的威胁,并请求动用组织的力量,密切关注山东方向的动向,尤其是与吴大有相关的任何异动。

苏慕贤的回信很快,语气同样凝重:“启明兄所虑极是。吴某赴任,恐非吉兆。山东方面,已加派人手,严密监视。然敌暗我明,需做最坏打算。工坊安危,乃重中之重,宜早做防范,必要时,或需暂避锋芒。”

连苏慕贤都如此重视,可见事态严重。

“暂避锋芒”四个字,更是让陈启明心头一沉。这意味着,连“逐浪人”组织也对可能到来的风暴心存忌惮。

工坊内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

赵德海加快了短铳的制作和防卫设施的布置,墙头暗设了警铃和铁蒺藜,还组织工匠进行了几次应急演练。

顾青也感受到了这种紧张,他主动协助改进了工坊的几处薄弱环节,利用他的机关术,设置了几处巧妙的预警机关。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如果真有大股官兵前来围剿,这些措施也只能起到有限的拖延作用。

就在这种山雨欲来的压抑中,顾青带来的“金刚砂”发挥了奇效。

掺入了少量金刚砂粉末的拉刀,经过特殊的淬火处理后,硬度和耐磨性得到了质的提升,拉削膛线的效率和成功率大大提高。

第一支完全由“沈氏工坊”自制、带有标准膛线的燧发枪管,终于成功问世!

虽然拉削的精度还有待提高,弹头也需要专门适配,但这无疑是里程碑式的突破。

陈启明亲自测试了这支枪管。

在工坊后院僻静处,装填了特制的、略带锥度的铅弹,对准百步外的一块厚木板。

击发!

砰!

枪声比滑膛枪更为清脆,后坐力也略有不同。

众人迫不及待地跑过去查看。

只见厚木板上,弹孔清晰,不再是滑膛枪那种不规则撕裂状,而是更为圆整,且位置精准,偏离靶心不足一寸!

百步之外,有此精度,已是惊人!

若是换上更合适的弹头,精度还能进一步提升!

工匠们爆发出热烈的欢呼!连日来的担忧和压抑,在这一刻被巨大的成就感冲淡了不少。

陈启明抚摸着尚带余温的枪管,心中也是激动难平。

线膛枪的成功,意味着他手中终于有了一张真正的王牌。

然而,喜悦是短暂的。

仅仅三天后,一个从山东快马加鞭传来的紧急情报,送到了苏慕贤手中,又由沈管家火速送到了工坊。

情报内容令人心惊:吴大有抵达济南府后,并未按常例巡视各地卫所,而是以“清剿运河匪患”为名,迅速调动了麾下精锐,沿运河一线布防,并派出多路侦骑,南下活动,其动向诡秘,意图不明。

更令人不安的是,情报中提到,吴大有军中,出现了几名身份不明、操闽浙口音的幕僚,深得吴大有信任。

闽浙口音!这几乎指向了郑芝龙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