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扬州夜宴(2 / 2)

他顿了顿,语气诚恳:“不瞒主事,我辈‘逐浪人’,虽隐匿江湖,却心怀天下。目睹朝纲不振,内忧外患,深恐神州有陆沉之危。故而四处寻访俊杰,积蓄力量,只为在风雨飘摇之际,为这华夏留存一线生机。”

这番话,与翘儿之前所言如出一辙,但由司徒文这等人物说出,分量更重。

陈启明沉默片刻,道:“司徒先生所言‘陆沉之危’,是否指辽东建虏与中原流寇?”

苏慕贤此时缓缓开口,声音低沉了几分:“建虏、流寇,乃眼前之疥癣。然疥癣之疾,亦可溃堤千里。更可虑者,朝堂朽坏,党争倾轧,君臣离心,民怨沸腾,此乃膏肓之疾!天灾连年,星象示警…唉,恐大乱不远矣。”

他眼中流露出深切的忧色,不似作伪。

陈启明心中凛然。这苏慕贤的眼光,竟如此毒辣,直指明朝灭亡的核心矛盾——政治腐败,而非单纯的外患或农民起义。

“故而,”司徒文接过话头,“我等救下主事,绝非仅为惜才。实是希望,主事之能,可用在真正能救时弊、固国本之处,而非在那泥潭中空耗。”

“真正能救时弊之处?”陈启明挑眉,“如今陈某自身难保,如丧家之犬,又能有何作为?”

“主事何必妄自菲薄?”苏慕贤淡淡道,“北方虽失,南方广阔。主事所需之镍矿等物,东南海路,唾手可得。人力、物力,只要主事需要,我辈皆可鼎力相助。只望主事能潜心钻研,造出更多利国利民之神器。待时而动。”

条件开出来了!

提供他急需的一切资源,支持他继续研究,只要求他“待时而动”!

这个“时”,显然就是他们预言的“大乱”之时。

这几乎是他无法拒绝的条件。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苏先生,司徒先生,”陈启明沉吟道,“承蒙厚爱,陈某感激不尽。只是…‘待时而动’,动为何事?助谁?目标为何?若不明晰,陈某心中难安。”

这是他必须问清楚的核心问题。

苏慕贤与司徒文对视一眼,似乎对陈启明的直接并不意外。

司徒文沉吟片刻,郑重道:“主事快人快语,那我等也不兜圈子。我辈所求,非为一姓之兴衰,乃为华夏文明之延续。若大厦将倾,无力回天,则退守东南,保境安民,延续文明薪火,以待天命。若…若事有可为,则扶危定倾,再造乾坤,亦未可知。”

他目光灼灼:“届时,主事所造之利器,便是决定乾坤之关键!是用于自保,还是用于进取,皆看时势与主事之心。”

目标竟然如此宏大而…灵活!

他们不是要立刻造反,也不是要忠于明朝,而是要做一个文明的“备份”和“守护者”,根据时局变化,决定是偏安一隅还是争夺天下!

而技术,是他们的核心筹码。

陈启明感到心跳加速。

这个组织的格局和野心,远超他的想象。

他沉默了很久,酒宴的气氛也变得凝重起来。

终于,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好!苏先生,司徒先生,陈某愿与诸位合作。但有三点,需事先言明。”

“主事请讲。”苏慕贤道。

“第一,陈某只负责技术研制,不参与具体权谋争斗。”

“第二,所造器物,需用于正道,不得滥杀无辜。”

“第三,若他日理念不合,陈某有权离开。”

苏慕贤闻言,非但没有不悦,反而露出一丝赞赏的笑容:“君子协定,正当如此!陈主事放心,我辈非穷兵黩武之徒,所求者,乃是以技护道,以器卫民。主事之约,我等必当遵守!”

他举起酒杯:“如此,便为盟约,满饮此杯!”

陈启明举杯,与苏慕贤、司徒文一饮而尽。

一杯酒下肚,一种全新的、沉重而充满未知的同盟关系,就此确立。

晚宴结束后,沈管家送陈启明回房。

走到僻静处,陈启明忽然低声问沈管家:“沈管家,苏先生…在组织中,究竟是何身份?”

沈管家脚步不停,脸上依旧带着和善的微笑,声音却低不可闻:

“陈先生,苏公乃我‘逐浪人’…东南九省,总舵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