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边关血战(2 / 2)

【初级流水线生产组织管理概要(需50点):包含工序分解、工时定额、流水线布置等基础管理知识,可提升生产效率。】

【军用弓弩保养与简易校准指南(需30点):包含对制式弓、弩的张力检查、弓身保养、望山校准等方法,可快速提升现有远程武器的可靠性。】

...

这些技术都能在某些方面提供帮助,但似乎并非眼下最急迫、最能直接解决前线困境的。

北疆战事吃紧,火器炸膛是心腹大患,但解决它非一日之功。

他沉吟片刻,最终决定暂缓兑换。

点数来之不易,必须用在最关键的刀刃上。在明确最急迫的需求前,他选择等待和观察。

而北方的战报,也在这时再次传来。

一个风尘仆仆、穿着边军号褂的汉子被领到了制造局,指名要见陈主事。

他的一条胳膊用夹板固定着,脸上还带着伤痕,眼中布满血丝,却透着一股百战老兵的悍勇与疲惫。

“卑职…卑职是卢龙塞退下来的队官,姓赵…”汉子声音沙哑,递上一份被血汗浸透的信函,“这是…这是俺们游击将军,让俺拼死送出来的…给京城能造好家伙的地方…”

陈启明接过信,展开。

信纸粗糙,字迹潦草而急切,仿佛是在炮火轰鸣中仓促写就。

“京中局厂钧鉴:”

“虏骑凶悍,甲坚弓利。我军火铳十铳三炸,余者亦难破重甲!弓力绵软,箭簇易折!”

“恳请!恳请!速发大威力火铳、破甲重箭!若无军械之利,弟兄们…只能以血肉相抗矣!”

“卢龙塞若失,京师震动!切盼!切盼!”

信的末尾,是一个鲜红的手印,触目惊心。

没有署名,只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惨烈与绝望。

陈启明的手微微颤抖。

这封信,比任何兵部文书都更具冲击力。

它来自真正的前线,带着将士们最急迫、最真实的呐喊。

“破甲重箭…大威力火铳…”他喃喃自语,目光再次扫过系统界面。

现在,最急迫的需求明确了!

信中最快能实现的,是“破甲重箭”!

他迅速锁定了一项技术:

【破甲箭簇量产模具设计与制作工艺(基础)(需80点):包含针对破甲锥形箭镞的简易铸铁模具设计、制作要点,以及配套的毛坯浇铸、打磨、淬火流程规范,旨在实现箭镞的快速标准化生产,提升破甲能力。】

这正是信中所疾呼的、能最快提升远程杀伤力的技术!

“兑换‘破甲箭簇量产模具设计与制作工艺’!”

【兑换成功。消耗文明点数80点。当前点数:1点。】

海量的信息涌入脑海,重点包含了锥形破甲箭镞的简易模具设计图与制作要点。

次日。

陈启明立刻召集工匠。

他并未过多解释知识来源,而是直接下达了务实的指令:

“前线急需破甲重箭!以往手打箭镞太慢,形制亦不统一。”

“即刻起,抽调人手,依此图样,连夜赶制一批铸铁箭模!”

他展示了脑中成型的简易模具图,“浇铸出的箭镞毛坯,再经打磨淬火,力求锋锐统一!”

“另,召集弓匠,将所有库存弓弩逐一校验张力,淘汰孱弱不堪用的,余者重新上弦上油,确保每一把送上战场的弓弩,都拉得开,射得准!”

工匠们看着那新颖却实用的模具图样,虽觉惊奇,但大战当前,无人多问,立刻领命而去。

新的尝试,带来了新的希望。

溪边的水力鼓风机仍在调试,工坊内新的破甲箭生产线已经开始搭建。

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与工坊内的忙碌交响,仿佛奏响了一曲艰难却向上的乐章。

陈启明站在工棚里,看着第一批用模具浇铸出的箭镞毛坯在砂轮上打磨出寒光,心中稍感宽慰。

这一点点的进步,在这压抑的战时氛围中,显得格外珍贵。

他看向那位受伤的队官,沉声道:“赵队官,辛苦你再等一两日。我…尽量让你带些不一样的‘家伙’回去。”

赵队官浑浊的眼中,猛地爆出一丝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