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鬼海迷踪现(2 / 2)

这日,她端来一碗新熬的银耳羹,轻声禀报:

“大人,奴家今日清理先父遗物时,偶然发现一本旧册子,似是…早年海贸的流水笔记,里面夹着一页泛黄的海图残片,标注的…似乎就是闽浙外海那片‘鬼海’岛礁的大致方位,还有一些…关于暗流和潮汐的零碎记载…”

陈启明闻言,猛地抬起头!

“海图残片?!快拿来我看!”

翘儿连忙从袖中取出一张边缘破损、字迹模糊的陈旧纸张。

陈启明接过海图,仔细辨认。图纸虽旧,但勾勒出的海岸线和零星岛礁标识,确实与李总旗描述的“鬼海”区域有几分相似!上面还有一些用古怪符号标注的潮汐时间和流向记录!

“这…这太重要了!”他激动不已,“虽不完整,但至少有了个大致方向!翘儿,你可是又立了一大功!”

翘儿微微低头:“能对大人有所助益便好。只是…先父当年似乎也曾想探索那片海域,但笔记至此戛然而止,后续再无记载…恐是…凶多吉少…”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黯然。

陈启明心中一凛。那片海域果然凶险异常。

但有了这片残图,总比两眼一抹黑强!

【获得关键线索(古旧海图残片),为探索危险海域提供了初步指引,大幅降低了行动风险,文明点数+10。当前点数:46。】

海图有了,破船也在叮叮当当地改造中。

接下来最关键的问题来了:让谁去?

制造局里都是工匠和军士,没人熟悉航海,更别说那片恐怖的“鬼海”了。

“需要招募一批熟悉水性、胆大心细、且绝对可靠的老练水手…”陈启明沉吟道。

李总旗面露难色:“大人,此等人才,多在沿海卫所或大海商麾下,轻易不会应募我等这…呃…‘陆军’的差事。且要其闯‘鬼海’,恐难寻勇夫。”

这确实是个难题。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赵小旗提供了一个思路:

“大人,或许…可从沿海因伤退役的老兵或破落渔民中招募?他们熟悉海况,生计艰难,若许以重金,或有人愿搏命一试?”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陈启明点点头,“可以一试!但首要条件是可靠!宁可慢,不可乱!”

招募水手的告示悄悄发了出去,条件苛刻,赏金高昂。

等待水手招募期间,陈启明将目光投向了那架优化后的“光谱仪”。

既然怀疑“鬼海”岛礁可能与稀有矿产有关,能否提前做些准备?

他想起那几块敌方留下的、含有钴\/镍的奇特炉渣。

“能否…改进这光谱仪,使其更便于携带和野外快速分析?”他冒出一个念头。

他再次找来赵博士商议。

“赵博士,此仪精度虽佳,然体量庞大,难以移动。可否…将其简化,做得更小些?譬如…只保留核心棱镜与目镜,置于一坚固小箱中,便于携行野外?”

赵博士捻须思索片刻:“若只求定性分析,不求极致精度,或可一试…可尝试用水晶磨制更小的棱镜,并固定狭缝宽度以简化结构…然其光路校准将更为困难…”

“无妨!只需能大致分辨矿物异同即可!”陈启明看到希望。

于是,在赵博士的指导下,工匠们开始尝试制作一台便携式光谱分析仪的原型机。

数日后,水手招募有了回音。

经过层层筛选和秘密考察,李总旗带来了初步名单。

“大人,经多方打探与核查,初步物色到五人,皆是熟悉浙闽海况、身手不俗、且背景相对清白之人。有两人是早年抗倭受伤退役的老兵,一人是船遭海难破产的渔帮头目,还有两人是…曾是私商船上的水手,懂些操船技艺。”

“哦?让他们进来。”陈启明颇感兴趣。

很快,五名肤色黝黑、体格精悍、眼神中带着海风磨砺痕迹的汉子被带了进来,神色间带着几分警惕和好奇。

李总旗逐一介绍。

当介绍到那两位前私商水手时,其中一位个子稍矮、眼神格外活络的汉子,忍不住偷偷瞄了一眼桌上那架正在改造的、怪模怪样的“便携光谱仪”原型机,脸上露出极度好奇的神色。

陈启明注意到他的目光,随口问道:“你识得此物?”

那汉子吓了一跳,连忙躬身回答:“回…回大人话,小的不识…只是…只是早年跑船时,在濠镜澳(澳门)见过弗朗机人的船上,好似…有类似的琉璃镜片玩意儿,说是能看星星月亮…却没大人这个精巧…”

陈启明心中一动。这人观察力不错,而且见过世面。

他又考较了几人一些基本的航海常识和对“鬼海”风闻的了解,几人回答得倒也实在,并未一味夸大其词。

最终,陈启明选中了包括那名好奇水手在内的三人,作为首批侦察队的核心水手,其余两人作为后备。

“即刻起,你三人暂归李总旗调遣,参与海船改造,熟悉船只性能。待准备妥当,再行出发!”

“是!谢大人!”三人抱拳领命。

人员、船只、海图、仪器…都在艰难地筹备中。

一场充满未知风险的海上侦察行动,缓缓拉开了序幕。

陈启明站在码头,望着那艘正在被“魔改”的小破船,又看了看手中那片模糊的海图残片,心中默默祈祷。

“但愿这‘烂屁股’船,能扛住‘鬼海’的风浪…但愿这片残图,真能指引我们找到线索…”

前方是迷雾与骇浪,此行是吉是凶,唯有天知海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