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兄请看,此舰炮利船坚,不假。但其船体过高,吃水颇深,于我长江水道之中,实则笨重。其所恃者,乃远程炮火。若近身…”
“我明白!”徐光启立刻接口,“水师李参将已采纳我‘近之接舷’之议,但如何突破其炮火封锁,迫近其身,仍是难题。强行冲击,伤亡必巨。”
“正是。”陈启明点头,手指点向船身水线以下部位,“故,我们需要一种…能于水下,或至少能避开其炮火直射,仍能对其构成致命威胁之物。”
徐光启目光一凝:“你是说…水雷?或火龙出水?”(注:明代已有类似概念性武器)
“类似,但需改进。”陈启明沉声道,“寻常水雷固定难移,火龙出水射程精度皆不足。我需要一种…能于水中潜行一段距离,直攻其船底之物!”
这个想法堪称石破天惊!
徐光启倒吸一口凉气:“潜行…水中?这…闻所未闻!”
“原理并非不可实现。”陈启明大脑飞速运转,结合他有限的现代知识,“可用密闭铜筒为体,内装火药,以机械机关或水压计时引燃。其动力…或可借水流,或…以小型火箭助推?”
这几乎是早期鱼雷或定向水雷的雏形!
想法大胆至极,但在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下,实现起来困难重重。
密封、水压、引信可靠性、动力来源…每一个都是巨大的难题。
徐光启听得目瞪口呆,但随即,强烈的求知欲和破局的渴望压倒了一切。
他猛地一拍桌子:“虽艰难,却非不可一试!总好过坐以待毙,任人宰割!”
他来回踱步,沉吟道:“密封、铸造、火药,制造局应有基础。火箭助推…《武备志》中亦有记载可参详!最难者,在于水下行进之稳定与引信之可靠…”
这位未来的军事技术专家瞬间进入了状态,开始与陈启明激烈讨论起各种技术细节和替代方案。
就在两人全心投入之际,赵小旗匆匆来报:“大人!徐公子!南京兵部派来的谈判官员回来了,脸色极其难看!言那佛郎机酋长罗德里格斯气焰嚣张,不仅要求我们交出千里镜、显微镜及其制法,开放通商特权,更…更指名要陈大人您,随其船队前往欧罗巴‘交流’!”
果然图穷匕见!
陈启明心中剧震:显微镜?!他怎么会知道显微镜?!此事我从未对外人言,连光启兄也是方才得见!是了…他定然不知详情,只是在讹诈!他料定一个能造出千里镜的工匠,必定会尝试研制另一种窥镜!好狡猾的敌人!
不仅要技术,更要人!
陈启明脸色瞬间冰冷。
徐光启更是怒发冲冠:“无耻之尤!此与掳掠何异?!”
陈启明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眼中寒光闪烁:“看来,我们的‘水下惊雷’,得加快些了。”
他看向徐光启:“光启兄,铸造、火药一事,我来负责。那水压计时引信和火箭助推机构,原理复杂,非我所长…”
徐光启毫不犹豫地接口:“交予我!我即刻去寻南京钦天监与兵器局的故交,他们精于器械与历法推算,或能助我一臂之力!纵有万难,也必设法攻克!”
危难之下,两位挚友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一个超越时代的构想,在这剑拔弩张的江边工坊内,开始艰难地孕育。
而江心的巨舰,依旧傲慢地等待着它的猎物。
【基于宿主知识库提出极具可行性的紧急应对方案,任务‘御敌于国门之外’推进,文明点数+5。当前点数: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