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的效率高得惊人。
沈铮点头后的第三日,一纸盖着应天府衙大印的文书便送到了墨香书坊。
文书宣称,惠民堂东家李贽涉嫌“纠集匪类、谋夺民产、行凶伤人”,其家产悉数查没充公,其名下包括惠民堂总店、三处仓库、城外一座废弃砖窑厂以及现银千两,一并折价划归苦主陈启,以作赔偿。
与此同时,一队五名精干的锦衣卫缇骑入驻书坊附近,明面上是保护“重要人证及苦主”,实则监视,也听候陈启明差遣。
为首的是一名姓赵的小旗,面容冷硬,话不多,但指令执行得一丝不苟。
陈启明心中了然,这是沈铮划下的道,也是给他的第一重考验——能否用好这些人,能否真正把事情做起来。
他毫不怯场,立刻行动起来。
首先,将书坊的印刷业务全权交给福伯和雇佣的两名学徒维持,核心的蜡模活字技术则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接着,带上赵小旗等人,直奔城外那座废弃的砖窑厂。
窑厂占地颇大,只是荒废已久,显得破败。
但对陈启明而言,现成的窑体、充裕的场地、远离人群的隐蔽性,简直是完美的玻璃工坊选址!
“赵兄,麻烦派两位兄弟,持沈大人的手令,去市面上招募十名可靠的老窑工,工钱给双倍,但要签死契,严禁泄密。”
“再找可靠的匠人,按我画的图纸,改造这几座旧窑,需要加高、加固,通风尤其要做好…”
“采购的石英砂、石灰石、纯碱(通过硝石提纯和草木灰并用的方式)、石炭,品质必须上乘,量要足…”
陈启明一条条指令清晰明确,丝毫不像初次管理工坊的书生。
赵小旗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依旧沉默领命,安排手下分头行动。
有锦衣卫的虎皮和充足的银钱开路,一切进展神速。
十名经验丰富的老窑工很快带着家眷被“请”到了厂区,事实上处于半软禁状态。
各种原材料源源不断运来。
工匠们按照陈启明绘制的古怪图纸,热火朝天地改造着窑炉。
陈启明白日泡在工坊,亲自指导关键部位的改造,解释着那些窑工们从未听过的“高温计”、“鼓风箱”、“退火窑”的概念。
夜晚,他则在油灯下不断计算、优化配方,绘制更精细的器具图纸,偶尔与翘儿探讨一些工艺细节。
翘儿虽不懂技术,但心思玲珑,常能提出一些关于人员管理或物资调配的实用建议。
【基于现有材料与工艺理解,新型高温窑炉设计完成,预计可将炉温提升至所需标准。获得文明点数+5。】
【当前文明点数:45。】
数日后,第一座改造完成的高炉终于点火。
巨大的鼓风箱在壮汉的拉动下呼啸,石炭投入,烈焰奔腾,炉温迅速攀升,远超这些老窑工过往的经验。
所有窑工都屏息凝神,看着那位年轻的东家。
陈启明亲自操作,将按新配方混合好的原料投入坩埚,送入炉心。
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火光映照着他专注而坚定的脸庞。
这一次,他有足够的资源和时间追求完美。
经过漫长而煎熬的等待,当特制的坩埚被再次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