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咬牙租赁(1 / 2)

决心已下,但那二百文一个月的数字,依旧像一块冰,硌在沈微婉的心口,散发着持续的寒意。这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她必须拿出破瓦村里算每一根柴火、每一粒米的劲头,将这桩事的里里外外,掰开了揉碎了,算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油灯下,她再次将那罐辛辛苦苦攒下的铜钱倒出。这一次,不再是茫然地摩挲,而是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清醒,将它们分门别类。

这是卖腌菜得的,这是卖窝头赚的,这是之前帮工换的……最主要的进项,还是来自后来居上、利润稍厚的热窝头。若不是有了这项收入,光靠腌菜,她连想都不敢想固定摊位的事。

她拿出一根烧剩的细木炭,在粗糙的桌面上划拉着只有她自己能看懂的算式。

**收入:**

热窝头每日约莫能净赚二十至三十文(刨去柴火、材料成本)。

腌菜每日约莫净赚十至十五文(如今有了紫苏招牌,生意更稳)。

偶尔的布偶、帮工零碎收入,不算固定。

取个中间值,就算每日净收入三十五文。一个月(按出摊二十五六日算)便是八百七十五文到九百一十文左右。

**支出:**

米面粮油菜盐等日常嚼用,母子二人极节省,一月至少需二百五十文。

安儿偶尔头疼脑热的药钱,得预留三十文。

灯油、针线等杂项,二十文。

添置衣物、修补工具等不定项支出,预留三十文。

这样算下来,每月固定支出至少三百三十文。

**结余:**

收入减去支出,每月约能结余五百四十五文到五百八十文。

**租金:**

每月二百文。

这个数字一跳出来,沈微婉的呼吸还是滞了一下。这意味着,她每月辛苦挣来的结余,将近一半要填进那个固定的摊位里!剩下的三百多文,要应对所有意外,还要为安儿的未来、为开春的种子一点点积蓄……

压力巨大。

但是,不租呢?

继续露天摆摊。一次像前几日那样的大雨,损失可能就不止二百文!淋坏的腌菜、泡烂的窝头、受潮的货物……而且,风雨带来的不仅是即时损失,还有可能因此病倒的医药费(她自己和安儿都受不了反复折腾),以及因无法出摊而彻底断掉的收入。

还有每日搬运、抢位置耗费的体力和时间,这些隐形成本无法计算,却实实在在地拖累着她的身体,限制了她扩大经营的可能。

租下摊位,看似付出了昂贵的租金,但换来的是:

1. **避免天气带来的重大损失。**(潜在风险降低)

2. **节省每日搬运和抢位置的精力体力。**(可投入更多到产品制作和改进上)

3. **拥有一个稳定的、更容易被熟客找到的“家”。**(利于培养客户忠诚度)

4. **或许能因为环境改善、陈列更好而吸引更多新客。**(可能带来额外收入)

尤其是第一条,那次风雨中的绝望,她绝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这笔账,不能只算明面上的钱。要算风险,算精力,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