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予你星光万丈 > 第72章 灵晕的战场

第72章 灵晕的战场(1 / 2)

那篇题为《技术的魅影与艺术的灵光》的论文,如同一滴落入学术清油的冷水,瞬间在特定的圈层里炸开了锅。其引用的权威理论、严谨的逻辑推演,以及将“星火之窗”和《边缘的共振》置于艺术史长河中进行批判的宏大视角,赋予了那些原本零散的批评声音前所未有的重量和“正确性”。一时间,林晚星和她所代表的“科技艺术”探索,仿佛成了导致艺术崇高性堕落的元凶。

压力不再仅仅是商业上的或舆论上的,而是上升到了哲学和艺术本体论的层面。这种攻击,比任何网络入侵或市场封杀都更让林晚星感到窒息,因为它直接撼动着她创作行为的根基与意义。

她关闭了工作室里所有的外部信息流,只留下那篇论文的打印稿,铺在未完成的《引力场 No.4》旁边。论文中那些冰冷而精准的学术语言,像一根根细针,刺向她内心最深处的不安——“独一无二的‘此地此刻性’”、“灵晕的消解”、“技术魅影”……这些概念如同咒语,在她脑海中盘旋。

她试图反驳,却发现自己在纯粹的理论战场上几乎手无寸铁。她是一个用画笔和代码思考的人,她的逻辑是视觉的、直觉的,而非语言的、辩证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攫住了她。她可以画出引力的轨迹,却似乎无法为自己选择的道路,在思想的殿堂里争得一席之地。

江辰察觉到了她更深层次的沉默。这一次,他没有带来心理学摘要或热茶,而是带来了另一篇论文,作者是一位专研媒介理论与后人类主义的德国哲学家。

“这篇论文的核心观点是,”江辰用他那种分析数据的平静语调说,“技术并非外在于人的工具,而是构成了人的‘存在境域’。每一次技术变革,都重塑着人类感知世界和表达自我的方式,也重新定义了何为‘真实’与‘灵光’。将‘灵晕’局限于前技术时代的特定物质载体,本身是一种怀旧式的迷思。”

他将论文的关键段落指给她看,那些艰涩的哲学词汇在他口中变得条分缕析。“根据这个理论,你所探索的,正是在新的技术境域下,一种新型的‘灵晕’生成机制。它的‘此地此刻性’不在于物质的独一无二,而在于算法、环境与观者每一次互动所生成的、不可复制的‘事件’本身。”

林晚星怔怔地听着,看着那些陌生的理论在江辰的转译下,渐渐与她内心的艺术直觉产生了连接。仿佛在一片理论的迷雾中,有人为她点亮了一盏灯。

“你……你怎么会看这些?”她忍不住问。

“作为‘星桥’计划的补充防御。”江辰回答得理所当然,“既然威胁来自理念层面,防御和反击也需要相应的理论武器。我正在构建一个相关的知识图谱。”

林晚星看着他平静无波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他或许永远无法用感性的方式拥抱她,但他会用他全部的逻辑与能力,为她构筑最坚固的堡垒,无论是在数字世界,还是在思想的疆域。

受到启发的林晚星,没有立刻去撰写反驳文章。她知道,那并非她所长。她的反击,必须通过她的画布。

她重新审视《引力场》系列。她不再仅仅将其视为对人际关系的隐喻,而是将其提升到一个更宏观的层面——描绘的是在这个技术深度介入的时代,**主体性本身如何在新旧“引力场”的拉扯中,重新定位、重塑并焕发新的“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