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子嗣(2 / 2)

在这京城里,“失节事大”是刻在每个女子骨子里的规训,她虽不屑于被礼教束缚,却也清楚这四个字能把人逼到何等绝境。

可如今听着春音的转述,看着秦如霜不仅没被流言击垮,反而借着这桩“丑闻”挣脱海家的牵绊,还把安王、贤王两位王爷缠得紧紧的,怀清那点愧疚瞬间烟消云散,只剩下满心的惊愕与哑然。

她实在没料到,秦如霜竟能把世人看重的名节抛得如此彻底,为了攀附权势,竟能豁到这般地步——没有半分自怨自艾,反而将这桩人人避之不及的糟心事,变成了向上攀爬的阶梯。

怀清望着廊外随风飘洒的花瓣,轻轻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笑。

原来自己那点愧疚,在秦如霜眼里,恐怕不过是多余的笑话罢了。

但是,也让她看清一件事,这子嗣在古人眼里是何其重要——重要到能让森严的礼教为其让步,能让高傲的权贵为其折腰,更能成为秦如霜这般女子破局翻身的最大筹码。

从前怀清只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挂在嘴边的教条,见多了世家大族为求子嗣纳妾过继,却从未像此刻这般真切感受到这三个字的分量。

贤王年近三十,府里姬妾填了半打,却只养出两个丫头片子,正院王妃的肚子更是始终没个动静,王府老太太整日里捧着送子观音诵经,看向后院姬妾的眼神都带着几分不耐,宗室里旁支叔伯更是三天两头借着请安的由头催他再纳新人。

这“无嫡子”的心病,几乎成了贤王面上明晃晃的疤。

再看安王与秦王,虽顶着“少年英主”的名头,却都尚未大婚。

可谁都清楚,一旦婚期定下,宗室的催生压力便会如潮水般涌来——新婚第一夜起,便会有嬷嬷盯着新娘子的起居,次月若不见动静,太医院的脉案便会准时送到宗人府,连侧妃、良娣的人选都会被宗室长辈早早提上议程,半点由不得自己。

怀清将这些关节一一想透,心中愈发了然:在这等级森严的皇族宗室里,子嗣不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权势稳固的根基。

有嫡子傍身,便能在储位之争中多一分底气;若断了香火,纵有滔天权势,百年之后也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秦如霜恰恰掐准了这一点,腹中那个不知生父是谁的孩子,便成了最锋利的武器,最贵重的敲门砖。

她甚至能想象到,两位王爷得知消息时的心思——贤王或许是抱着“聊胜于无”的念头,哪怕这孩子来历存疑,只要能续上香火,便愿意给秦如霜一个容身之所;

安王则可能存着试探与掌控之心,若孩子真是自己的,便是意外之喜,若不是,也能借此拿捏贤王,何乐而不为。

说到底,皆是围着“子嗣”二字打转。

怀清轻轻摩挲着腕上的玉镯,眸光渐深。

原来这深宅大院、朝堂纷争里,最不值钱的是女子的名节,最金贵的却是那尚未出世的骨肉。

秦如霜是看透了这一点,才敢这般赌上一切。

而自己先前那点基于“礼教”的算计,在“子嗣”这个天大的事面前,竟显得如此可笑又无力。

往后再想布局,怕是得换个思路了——与其纠结于女子的清白名声,不如盯紧这些权贵真正在意的东西。

怀清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眼底的迷茫尽数褪去,只余下清晰的算计。

秦如霜能靠子嗣借力,她未必不能借这“子嗣”的分量,做些更有意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