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秦王(1 / 2)

怀清要动贤王,牵连的何止他一人——安王那厮,照样跑不了。

这节骨眼上,秦王也该掂量着出手了。

他既想拉齐国公府站到自己这边,总不能一直隔岸观火。

那些粮商“失手”落在巡城御史轿子里的账册,这笔账,还得让秦王的人悄悄办妥。

秦王眉峰一挑,倨傲之色溢于言表:“没听说过,谁敢来安排本王做事?”

怀清却漫不经心拨着茶盏,语气平淡无波:“凡事总有头一遭,习惯了,也就顺了。”

秦王眼底骤起寒芒,周身气压陡然沉了几分,指尖在案几上重重一叩,木质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似敲在人心上:“明善县主,你当真是吃准了本王?”

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威压,仿佛殿内空气都被这股气势凝住,连呼吸都滞涩了几分。

怀清却像全然未觉那迫人的压力,依旧垂眸看着茶盏里浮起的叶尖,唇角甚至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王爷说笑了,怀清不过是就事论事。”

正这时,殿门被轻轻推开,齐禹一身月白长衫走进来,目光在两人之间转了圈,拱手笑道:“怎么这气氛这般沉?外头倒热闹——戏班子已经搭好台了。”

秦王收回落在怀清身上的视线,语气稍缓却难掩审视:“点的什么戏?”

齐禹眼底闪过一丝狡黠,拱手答道:“听说是揽月阁新排的《群英会》,里头正演到蒋干盗书呢。”

他们身处天字一号雅间,楼下便是人声鼎沸的大厅。

秦王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扶手,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影——有官员,有商户,有百姓,三教九流齐聚,倒成了个绝妙的看台。

怀清坐在侧席,手里把玩着一枚玉佩,指腹摩挲着温润的玉面,视线似落在戏台上,又似透过那咿呀唱念的戏文,飘向更远的地方,藏着旁人看不懂的深意。

台上正演到蒋干抱着“密信”兴冲冲回营,周瑜在帐中假寐,眼角余光瞥见他的身影,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藏着三分算计,七分笃定。

那扮演周瑜的戏子唱得字正腔圆,一句“曹操若知军中事,管教他片甲也难还”,唱得掷地有声,带着破竹之势。

秦王端起茶盏的手顿了顿,目光斜斜扫过戏台,喉间溢出一声极轻的嗤笑,似嘲讽,又似另有深意。

齐禹在一旁低声道:“这戏班子倒是会演,把那蒋干的自作聪明、周瑜的顺水推舟,演得活灵活现,连那眼神里的算计都分毫不差。”

怀清这时才慢悠悠开口,声音不高不低,恰好能让周围人听见,却又带着穿透喧嚣的力道:“世人都说蒋干蠢,却不知那封信,本就是等着他去‘盗’的。没有这出戏,曹操怎会疑心蔡瑁、张允?周瑜又怎能借刀杀人?有时候,看着蠢的,未必是真蠢;看着聪明的,或许正落了别人的套。”

秦王侧过头,眸色深沉如潭,望进怀清眼底:“你的意思是,有些戏,本就是演给该看的人看的?”

“王爷明鉴。”怀清微微一笑,抬眼看向戏台,此时蒋干正捧着信在曹操面前邀功,满面得意,而帐外,蔡瑁、张允的人头已被奉上,鲜血淋漓,映得曹操脸色铁青。

锣鼓声陡然急促,将这出戏推向了高潮,也将雅间里的气氛,搅得愈发耐人寻味。

秦王放下茶盏,茶盖与杯沿相碰,发出清脆一声,倒比戏台上的惊堂木更醒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