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民女有一策(1 / 2)

殿外暴雨如注,惠安帝望着雨帘中扭曲的宫阙,忽然重重一叹:西北干旱已逾三载,赤地千里,流民如蚁。

他的声音沙哑得如同磨损的玉磬,龙袍上金线蟠龙在烛火中忽明忽暗,潼关守将前日八百里加急,饥民聚众围寨,再不济事,恐生燎原之火。

朝堂顿时炸开锅,文臣们交头接耳的私语混着武将们的粗重叹息。

启禀陛下,当务之急是开仓放粮!

不可!京畿粮仓若空,京城百万人口如何安置?

调江南漕粮?水路往返需数月,西北百姓等不得!

此起彼伏的争论中,惠安帝揉着突突跳动的太阳穴,龙目里尽是血丝。

鎏金蟠龙烛台将满殿朝臣的身影拉得歪斜扭曲,整个朝堂犹如沸鼎中翻涌的浊浪,喧嚣却寻不到破局之法。

夏怀清静静立在阶下,绣着缠枝莲的裙摆垂落如静水,耳畔大臣们的争论声与雨声交织成一片混沌。

她忽而想起以前曾听人说,“祁连山谷暗流奔涌,若引之入渠,可活三州百姓。”

那时她只当是闲话,此刻惊雷炸响,照亮她眼底骤然亮起的锋芒——西北的困局,终将成为撕开阴谋的利刃。

圣上,民女有一策。

惠安帝眯起眼,无意识摩挲着腰间先帝遗留的玉佩,温润的羊脂玉竟被攥出细密汗渍。

按律,闺阁女子本不应列席朝堂议政,但今日议事仓促未及清场,倒给了她开口的时机。

夏怀清直起腰身,珍珠步摇轻晃,烛火在她眸中燃起两簇星火:西北之困,根源在水。祁连山谷暗藏暗河,若能凿山开渠,引水入河套,辅以水车分灌……

荒唐!工部侍郎率先跳脚,凿山开渠谈何容易?这等工程耗时数年,西北百姓等得起吗?

夏怀清不慌不忙站直身子:诸位大人,祁连山并非处处难行。黑河源头区域,冰川融水经年不绝,水量丰沛稳定;且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若依地势开渠,水可自流,能省却大半人力。

而,大通河流域年径流量可观,其流经的天峻县南白水河一带,两岸山体虽险,但石质坚硬,适合筑坝。

说到此处,她眸光扫过面色骤变的安远侯,字字如钉:若在天峻县南白水河筑三丈水坝,所需青石,恰可开采自附近的采石场。”

不巧,珍宝阁采石场就在附近。

殿内死寂如坟。

夏怀清抬手轻压裙摆,福身向满殿朝臣示意,声音清越却不失沉稳:各位大人,西北干旱积弊已久,绝非朝夕可解。但此刻若再瞻前顾后、畏缩不前,恐将错失良机。

祁连山开渠虽耗时耗力,然一旦成渠,便是百年之功。

眼下以工代赈,既解百姓燃眉之饥,岂不比空谈救济更为务实?

惠安帝扫视群臣: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方才还慷慨陈词的工部大人们,此刻皆闭紧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