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日常(1 / 2)

入秋后的蜀地,晨雾更浓了些,这天一早,苏景妧刚推开院门,就见隔壁的李阿婆挎着竹篮站在门口,篮子里放着两块刚蒸好的玉米糕。

“清鸢,后山的秋茶该采了,村里约了今早一起去,你要不要来?”李阿婆笑得满脸皱纹,“人多热闹,还能顺便拾点栗子。”

苏景妧接过温热的玉米糕,咬了一口,清甜的玉米香在嘴里散开,她点头应下,回屋取了竹篓,跟着李阿婆往后山走,山路上满是松针,踩上去软软的,偶尔能看见几只松鼠抱着松果窜过。

到了茶园,已有七八个村民在采茶,见了她都笑着打招呼,苏景妧学着大家的样子,只摘茶树顶端的两三片嫩芽,指尖很快沾了茶汁的清香,有人哼起了蜀地的山歌,调子慢悠悠的,和着风吹树叶的声音,格外好听。

中午歇脚时,大家围坐在石头上,分享各自带来的吃食——有腌菜腊肉、有糯米团子,苏景妧则把带来的凉茶水倒给大家,李阿婆剥了颗刚拾的栗子递给她:“尝尝,这秋栗子最甜。”

傍晚下山时,每个人的竹篓都装得满满当当,回到院里,苏景妧把采来的秋茶摊在竹席上,让夕阳慢慢晒去水汽,茶香混着院角蜀葵的花香,在晚风里轻轻飘着。

001在脑海里叹道:“宿主,今天比之前更热闹了。”苏景妧望着晒得半干的茶叶,指尖轻轻拂过,眼底满是平和:“这样的热闹,倒也自在。”

蜀地的冬天不常下雪,却带着湿冷的寒气,一到这时,苏景妧就会把灶房的炭火盆烧得旺些,在上面架个铁架子,把晒干的秋茶饼搁在上面慢慢烘。

茶香混着炭火的暖意,把小屋烘得暖洋洋的,李阿婆常揣着刚炒好的瓜子过来,坐在炭火盆边,给她讲山里的老故事——讲狐狸怎么偷了山民的腊肉,讲哪座山的泉水冬天不会结冰。

苏景妧听得认真,手里还会编着草绳,偶尔给阿婆添点热茶,001也会凑个热闹,在她脑海里插一句:“宿主,阿婆说的狐狸,会不会是之前偷摘咱们草莓的那只呀?”

有时雪下得小,她会披件厚棉袄,去茶园里走一圈,雪粒子落在茶树上,像撒了层碎银子。她伸手接住几片雪花,看着它们在掌心慢慢化掉,心里也跟着软下来。

傍晚时分,她会煮一锅红薯粥,粥香飘出小院,引得隔壁的小狗总来门口打转,她便盛出一小碗,放在门槛上,看着小狗叼着碗跑远,自己则端着粥,坐在窗边,看暮色漫过远山。

开春后,蜀地的溪水解了冻,叮叮咚咚顺着山涧流下来,这天一早,苏景妧挎着木盆去溪边洗衣,刚走到老柳树下,就看见李阿婆和几个婶子蹲在水边,手里都攥着一把绿油油的野菜。

“清鸢来啦?快过来,这溪边的荠菜刚冒头,嫩得很!”李阿婆朝她挥挥手,还递过来一把小铲子,苏景妧把木盆放在石头上,蹲下来跟着挖——荠菜藏在枯草里,得仔细找,挖出来的根须上还沾着湿泥,带着股新鲜的土腥味。

洗衣的时候,溪水不凉,指尖浸在水里,能摸到水底滑溜溜的鹅卵石,婶子们聊着家常,说谁家的鸡下了头窝蛋,说后山的春笋该能挖了,声音混着溪水声,热热闹闹的,苏景妧偶尔搭两句,手里的衣裳搓得泡泡翻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