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周宴散后,谢晏辞抱着已经睡着的孩子,沈知意靠在他身边,两人站在院中的桂花树下,看着满天星,沈知意忽然想起苏景妧,叹道:“要是清鸢在,定会喜欢这孩子。”
谢晏辞温声道:“她虽不在,却总让我们安心。”他想起前几日收到的信,苏景妧说她已到蜀地,见了雪山云海,还学着当地百姓种了一片茶树,字里行间满是自在。
夜风裹着桂花香,轻轻落在两人肩头,沈知意抬手拢了拢谢晏辞臂弯里孩子的小被子,声音软得像浸了蜜:“清鸢总说想找个清净地方,如今在蜀地看雪山、种茶树,倒真如她所愿了。”
谢晏辞低头看她,指尖拂过她鬓边的碎发:“前几日信里还说,她酿了新茶,等春茶下来就寄些过来,让咱们也尝尝蜀地的味道。”
“那可得好好等着。”沈知意笑起来,眼底映着星光,“还记得她以前总说,江南的茶太淡,京城的茶又太稠,如今自己种的,定是合她心意的滋味。”
正说着,怀里的孩子忽然动了动,小眉头皱了皱,又往谢晏辞怀里缩了缩,小嘴还无意识地抿了抿,两人瞬间放轻了声音,相视一笑——这孩子睡着的模样,倒有几分像苏景妧当年抱着书打瞌睡时的憨态。
谢晏辞轻轻拍着孩子的背,声音放得更柔:“等孩子再大些,咱们带他去蜀地看看,让他认认这位总记挂着他的苏姨,也看看清鸢种的茶树,瞧瞧她说的雪山云海到底有多好看。”
沈知意靠在他肩上,望着满天繁星,轻轻点头:“好啊,到时候咱们再带一坛好酒,跟清鸢坐在茶树下,说说这几年的事,想必她又会笑咱们絮叨。”
桂花花瓣簌簌落下,有的落在孩子的小襁褓上,有的沾了沈知意的发梢,夜风温柔,星光闪烁,院中的两人一孩,在满院花香里,把对友人的惦念,悄悄融进了这静谧的夜色里。
日子一晃,又是两年,谢晏辞已升为户部尚书,为官清廉,深得民心;沈知意则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时常带着孩子去城外的义塾,给穷苦孩童送些笔墨纸砚,他们的儿子谢承安,也长成了活泼可爱的小不点,每日跟着父亲读书,跟着母亲学画,日子过得充实又温暖。
这日,谢晏辞下朝回家,刚进府就见沈知意拿着一封信,脸上带着笑意:“你看,清鸢寄来蜀地的新茶了,还附了信。”
谢晏辞接过信,只见苏景妧写道:“承安侄儿该有三岁了吧?听闻已能背诗作画,真想亲眼见见,蜀地的春茶刚采好,带着山野的清香,送你们尝尝,我近来在学做蜀绣,往后寄一幅给承安做肚兜,往后岁月悠长,愿你们岁岁无忧,承安康健成长。”
沈知意笑着拆开茶包,一股清新的茶香扑面而来:“明日我用这新茶,给你煮些茶点。”谢晏辞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肩上,看着窗外玩耍的儿子,轻声道:“有你,有孩子,有安稳的日子,便是此生圆满。”
而远在蜀地的苏景妧,正坐在自己种的茶树下,看着山间的云雾,001的声音在她脑海中响起:“宿主,谢尚书和谢夫人很喜欢咱们寄的茶呢。”
苏景妧笑着端起茶杯,轻啜一口:“喜欢就好。”她望着远处的青山,眼中满是淡然——这世间的圆满,从不只有一种模样,有人在朝堂之上守护万家灯火,有人在庭院之中守护烟火寻常,有人在山水之间守护自在本心,只要心之所向,便是最好的归宿。
风吹过茶树,带来阵阵清香,也带着属于每个人的,安稳而温暖的时光。
“宿主,我们不回去看看吗?”001还挺想看宿主逗小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