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晏辞接掌漕运司后,日日忙着梳理漕运旧弊、制定新章程,虽忙碌却有条不紊,沈知意知晓他辛苦,时常会让人送去些滋补的汤羹,偶尔得空,也会亲自去漕运司附近的茶馆,等他忙完一同回府。
这日傍晚,谢晏辞处理完公务,刚走出漕运司,就见沈知意站在茶馆门口,手里提着一个食盒,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今日怎么亲自来了?”谢晏辞快步上前,自然地接过她手中的食盒。
“听闻你这几日在核对漕船调度的账目,怕是顾不上吃饭。”沈知意笑着跟上他的脚步,“我做了你爱吃的笋干烧肉,还有些杂粮糕,你在路上垫垫。”
两人并肩走在石板路上,晚风带着淡淡的桂花香,街边的灯笼次第亮起,谢晏辞看着身旁巧笑倩兮的身影,忽然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知意,待漕运的事安稳些,我便请父亲去沈府提亲,可好?”
沈知意猛地抬头,撞进他温柔又坚定的目光里,脸颊瞬间染上红晕,轻轻“嗯”了一声,声音细若蚊蚋,却足够清晰,谢晏辞见状,心中欢喜,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指尖的温度传递过来,让沈知意的心像揣了只小兔子,却又格外安稳。
几日后,太傅亲自登门沈府提亲,两家本就有意结亲,加上此前共渡难关的情谊,婚事很快便定了下来,京中不少人都送上了祝福。
苏景妧得知消息时,正在城郊的客栈里喝茶,001在她脑海中雀跃道:“宿主,谢探花和沈小姐要成亲啦!咱们要不要去凑个热闹?”
苏景妧放下茶杯,望着窗外的稻田,唇角微扬:“不必了,看着他们从相互扶持到情定终身,就够了。”她起身收拾好行囊,“咱们该去下一个地方了,听说江南的秋景正好。”
谢晏辞与沈知意的婚礼定在深秋,那日太傅府张灯结彩,宾客盈门,沈知意穿着大红的嫁衣,坐在镜前,丫鬟为她插上凤钗,她看着镜中自己的模样,想起一路走来的种种,又想起谢晏辞温柔的眉眼,忍不住笑了起来。
婚礼上,谢晏辞牵着沈知意的手,一步步走上堂,接受众人的祝福,皇帝也派内侍送来贺礼,还特意赐了“琴瑟和鸣”的匾额,可见对这对新人的看重。
而此时的江南,苏景妧正站在秦淮河畔,看着画舫穿梭,听着岸边的琵琶声,001叹道:“不知道谢探花和沈小姐的婚礼热闹不热闹?”
“定是热闹的。”苏景妧望着远处的灯火,“他们历经风波,彼此信任,往后的日子,定会过得安稳顺遂。”
她抬手拂过耳边的发丝,眼中满是对这世间烟火的笑意,这场始于朝堂纷争的旁观之旅,最终以一对璧人的圆满落幕,而她的旅程,还在继续,前方还有更多风景,等着她去遇见。
谢晏辞与沈知意成婚之后,日子过得平和又踏实,谢晏辞在漕运司推行的新章程渐见成效,漕船调度有序,粮米运输效率高了不少,百姓们提及“谢大人”,多是称赞,沈知意则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闲时便研墨作画,偶尔也会去漕运司附近的书局,挑些谢晏辞爱看的史书送去。
这日休沐,谢晏辞难得得空,便带着沈知意去京郊的玉泉寺散心,寺中银杏叶正黄,风吹过,落了一地金箔似的叶子。两人沿着石阶慢慢走,沈知意捡起一片完整的银杏叶,笑着递给谢晏辞:“你看,这片叶子像不像一把小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