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 > 第140章 课·解码创业成功的底层逻辑:从Grail公司看成事者的核心素养

第140章 课·解码创业成功的底层逻辑:从Grail公司看成事者的核心素养(2 / 2)

和蔼教授(走到教室中间):我们聊了创业成功的三个密码——兜底能力、极致投入、责任担当,现在要落地到“普通人能学什么”。吴先生说“创业的资格是‘能养活团队’”,不是“让团队养活自己”。秦易,你结合“职场工作”,说说这个逻辑怎么用?

秦易:教授,这其实是“‘创造价值’的思维”——不管是创业还是上班,都要想“我能给团队\/公司带来什么价值”,而不是“公司能给我什么”。比如我在一家新媒体公司做编辑,如果只想着“按时下班、拿工资”,写的文章没阅读量,迟早会被淘汰;但如果我主动研究用户喜欢什么,写出10万+的文章,帮公司吸引更多粉丝,就是“养活团队”(帮公司挣钱,团队才能存活),自己也会有晋升机会。就像Grail的德雷森,能搞定融资,帮公司拿到钱,就是“创造核心价值”。道家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你为团队创造的价值越多,自己得到的也越多。

和蔼教授:没错!接下来我们聊一个常见的误区:有些创业者融到钱后,立刻招很多人,自己当“甩手掌柜”,结果公司很快倒闭。周游,你从“资源管理”的角度,说说这种做法错在哪里?

周游(立刻举手):教授,错在“没搞懂‘人多≠效率高’”,违背了道家“少则得,多则惑”的道理。创业初期,公司的核心需求是“快速试错、做出产品”,需要的是“多面手”——一个人能做几个人的活,而不是“分工明确的专人”。如果招太多人,一方面会增加成本(工资、办公场地),另一方面会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这个事该我做还是他做),反而降低效率。就像谷歌创业时,佩奇和布林自己攒机器,不是因为雇不起人,而是因为“自己做更高效,还能省成本”。只有当“自己实在忙不过来,招一个人能带来更多价值”时,才该招人,这才是“合理的资源管理”。

和蔼教授(点头):这个点很关键!许黑,你再从“团队文化”的角度,说说“创始人当甩手掌柜”对团队的影响?

许黑:教授,会让团队失去“核心凝聚力”。心理学里的“社会认同理论”说,团队成员会模仿创始人的行为——如果创始人每天迟到早退,不关心产品,员工也会变得懒散;如果创始人带头加班、解决问题,员工也会更投入。就像Grail的胡贝尔,作为前谷歌副总裁,依然会亲自参与基因数据的分析,团队成员自然不敢懈怠。道家讲“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创始人的“以身作则”,不是“压迫员工”,而是“用自己的行为树立标准”,让团队形成“积极做事”的文化。如果创始人当甩手掌柜,团队没有了“行为标准”,很快就会散掉。

和蔼教授:总结得太精辟了!最后我们回到吴先生的三个判断标准:“压榨自己到极致”“能养活团队”“做人诚信”。叶寒,你结合“个人成长”,说说普通人怎么用这三个标准要求自己?

叶寒:教授,这三个标准其实是“成事的通用逻辑”。“压榨自己到极致”,就是“不轻易妥协,把事情做到最好”——比如我们写论文,不是“写完就行”,而是“反复修改,让逻辑更通顺、论据更充分”;“能养活团队”,对普通人来说就是“能为身边的人创造价值”——比如在小组作业里,主动承担难的部分,帮团队拿高分;“做人诚信”,就是“说到做到,不骗人”——比如答应别人帮忙,就一定做到,这样才能赢得信任。道家讲“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不管是创业还是做人,先把自己的“核心素养”打磨好,才能做成事。

课堂尾声:思考与展望

今天的课程接近尾声,我们透过Grail公司的案例,读懂了“创业成功”的底层逻辑,也明白了“成事者”的核心素养:不是靠“运气”或“资本”,而是靠“能兜底的能力”(解决关键问题)、“极致投入的态度”(专注做好细节)、“敢于担当的责任心”(为团队负责),这三点不仅适用于创业,也适用于普通人的职场和生活。吴先生的投资逻辑“不看当下看未来,不看估值看人品”,本质是“看一个人是否有‘成事的潜力’”——就像Grail,即便初期没收入,但创始人团队有能力、肯投入、敢担当,未来自然能做出成绩。

最后,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极致投入’才能做好”的事(比如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完成一个复杂的任务)?结合今天聊的“成事思维”(兜底能力、极致投入、责任担当),说说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如果再遇到类似的事,你会怎么优化方法,让结果更好?

这堂关于“创业与成事”的课,有没有让你对“怎么做好一件事”有新的理解?如果觉得有收获,别忘了点赞分享,也可以在评论区说说你“为一件事极致投入”的小故事。想知道更多“成事者”的案例和思维方法,就多在评论区催更,咱们下节课继续拆解“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兜底能力’”,不见不散!

课堂总结:

本课围绕Grail公司案例展开,拆解创业成功密码:以胡贝尔团队为例,结合心理与道家思想,提炼出兜底能力、极致投入、责任担当三大素养,联系职场与生活说明其通用价值,最后以极致投入相关思考题,引导学生践行成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