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 > 第104章 卷·当我们谈论善意时,究竟在谈论什么?一堂善恶的哲学课

第104章 卷·当我们谈论善意时,究竟在谈论什么?一堂善恶的哲学课(2 / 2)

教授把陈一涵的话记在黑板上:这就是上善若水——水从来不会问土地是否需要灌溉,它只是自然流淌。佳佳送米时没想过的定义,张婶道谢时没想过如何回报,这种不加算计的流动,才是最本真的善意。

那恶呢?顾华追问,难道小偷小摸和杀人放火没区别?

你听过白蚁溃堤的故事吗?教授反问,最初只是几只白蚁蛀了个小洞,没人在意,最后整座堤坝轰然倒塌。恶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它会像藤蔓一样蔓延。就像有人觉得蹭次公交逃次票不算什么,可当这种想法成了习惯,就会慢慢丢掉对规则的敬畏。

三、那些被善意改变的轨迹

我想讲讲张婶家的后续。佳佳的声音亮了起来,昨天我路过她家,看见张婶在巷口摆了个缝补摊,针线筐里放着我送的那袋米拆开的空袋子,洗得干干净净当了收纳盒。她大女儿放学回来,给我递了颗用糖纸包着的野山楂,说是自己上山摘的。

她从口袋里掏出那颗皱巴巴的山楂,红得像颗小太阳:原来我担心的根本没发生。她只是需要一点力气站起来,而那袋米,就是帮她站直的拐杖。

这让我想起哈佛大学的善意连锁反应实验。教授调出ppt,屏幕上是一张复杂的关系网,研究者发现,一个人对陌生人的小小善意,会让受助者平均向另外三个人传递善意,这种传递能持续六个月以上。就像你往池塘里扔颗石子,涟漪会扩散到你看不见的地方。

廖泽涛突然笑了:我奶奶总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原来不是迷信。

是朴素的真理。教授合上书本,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真正的善不是刻意做什么,而是像空气一样自然存在。你不必纠结自己做的是大善还是小善,就像春天不必纠结一朵花该不该开——花开了,蜜蜂自然会来;善行了,温暖自然会流动。

结尾:三个值得你今夜思考的问题

雨停了,夕阳从云缝里漏出来,给教室镀上一层金边。佳佳望着窗外,突然想起张婶缝补摊前挂着的牌子:缝补五块,若有难处,记账就行。

其实善恶从不在书本里,而在你弯腰帮人捡东西的瞬间,在你给流浪猫留一碗水的黄昏,在你明知不会被感谢,却还是选择伸出手的勇气里。

现在,我想请你停下来问问自己:

1. 你最近一次的举手之劳是什么?当时有没有犹豫过?

2. 如果你是佳佳,除了送米,还能做些什么既不伤人自尊,又能真正帮到张婶?

3. 回想那些曾温暖过你的善意,你把它们传递给下一个人了吗?

别让善意只停留在思考里——明天路过便利店时,给门口的流浪汉带个热包子;看到老人过马路时,多等三十秒绿灯。这些事从来不算小,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一次弯腰,会成为别人站起来的力量。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善意小事,点赞最高的三位,我们会以你的名义给社区养老院送一批保暖袜~)